美麗地球~我們生存的空間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0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黃裕斌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4.24-112.04.27
- 參與人數:6
目標:
1.透過環境問題的實例觀察,覺察環境遭受破壞的現象。
2.藉由體驗活動,感受環境破壞對生活的影響,並願意付諸行動。
3.能從日常的生活習慣中,說出需改進的地方,並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法。
進行方式:
【活動一】我們的地球
一、地球的原貌
1.教師提問:各位同學,想像一下,我們的地球是什麼樣的景色。
2.教師播放影片:【我們的星球第一季預告】
3.看完影片後,請學生分享:
(1)你看到了什麼?
(2)你的感覺是什麼?為什麼?
二、失控的世界
1.教師播放「地球在崩潰」影片
2.看完影片後,請學生分享:
(1)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2)你的感覺是什麼?為什麼?
(3)為什麼地球會崩潰?
3.完成影片觀後感紀錄單
【活動二】生存大挑戰
1.複習上節課所討論出的破壞環境行為。
2.想像一下,當環境遭受破壞,可以居住的地方越變越小了,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呢?
(1)將一張報紙完全攤開,代表生存所需的資源,每個人都必須有足夠的資源才
能生存(雙腳能有站立的地方)。
(2)老師宣布一項破壞環境的行為,報紙就必須對摺一次,代表生存所需的資源
減少了,每個人還是必須有足夠的資源才能生存。
(3)活動進行至所有人無法能有足夠的資源生存即結束活動。
3.「在體驗活動中,報紙能站的空間越來越少時,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寫
下來後再發表。
4.現在角色對換一下,如果你是動物,對於環境遭到破壞,你想跟人類說什麼呢?為什麼?
5.想一想,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哪些也會造成環境的傷害? 該怎麼改善呢?先
寫下來後再請學生發表。
6.教師歸納:
(1)「從活動中我們體驗到當環境被破壞得越來越多時,可以生存的區域變得越
來越小,大家都會感到擔心、害怕。」
(2)地球只有一個,大家都是生活在這個地球村的人,千萬不可以因為貪圖自己
方便而製造環境問題,這樣會讓我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保護環境人人有
責,大家都要盡一分心力。
成果描述:
【活動一】我們的地球
1.學生發現原來地球是充滿各式美麗的生物,因為人類的過度浪費資源或是破壞環境,造成了各式各樣的汙染。
2.透過學習單的設計,讓學生能將感覺轉化成文字說出來,點燃對環境保育的動機。
【活動二】生存大挑戰
1.利用摺報紙的方式,讓學生體會當生存的空間越小時,人類心中的會感覺到擔心、害怕,同時也會發生糧食或水資源的爭奪。
2.透過換為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動物的角色,去說出牠們對於環境被破壞的看法,激發學生對於環境保育的重視。
3.藉由改變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例:關好水龍頭、隨手關燈、不浪費衛生紙等),讓學生知道其實環保很簡單,就在日常之中。
實施心得:
1.學生能從課程中了解到目前地球所面臨的危機,並說出對地球未來的期望。
2.學生從實際的體驗的活動中更能深刻體會生存環境減少帶來危機感,並願意為環境保育盡份心力。
3.透過課程的引導,讓學生了解環保其實很簡單,只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就能讓環境生態受到好的保護。
學習者心得:
學生A:我們要改善不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好好愛護美麗的地球,如果它消失了,我們人類也無法存活。
學生B:我們不能再繼續破壞環境了,不然地球上的動植物都會消失,只剩下人類孤單在地球上。最後,我們也會因為沒有食物,而無法存活。
學生C:當人類一直破壞動物的棲息地,動物就會來跟我們搶奪食物,造成人類和動物傷亡,所以我們要愛護環境,跟動物和諧相處。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