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栽派對~認識植栽、樹木修剪保護、撿拾創作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陳靜錦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其他
- 難易度:很困難
- 實施期間:1101001~1101215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透過社會領域,對校園環境進行調查與探索。
2.結合自然領域,認識校園植物,同時對樹木的保護,有進一步的了解。
3.融入綜合領域,跟隨家人參與社區環境保護的活動,了解自然生態之美。
4.結合藝文領域,將撿拾到的枯枝、落葉、果實、種子融入作品,成為獨一無二的創作,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進行方式:
1.利用社會課的時間,帶著學生到校園巡禮,藉機認識校園植物。
2.利用自然課,讓學生知道樹木的功用,樹木是動物的家,森林是水庫,樹木最好的防禦層是樹皮。
3.利用下課時間,撿拾枯枝、落葉、果實、種子。
4.利用綜合課時間,將撿拾的植栽分類介紹,再透過網路資料的學習,進行圖片的認識與實物的對照活動,加深孩子對植物的認識。
5.請學生利用星期六、日放假時間,到住家附近的社區、公園、街道……等觀察植物,最後讓學生分享發表,自行創作完成作品。
成果描述:
學習後對校園植栽多了一些認識,同時也了解生態多樣化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了植物的構造,了解植物的生長方式,以及栽種有什麼好處?修剪樹木時要注意哪些事項?何時是樹木修剪的時機?這對樹木的保護非常重要。
一、種樹有什麼好處?
1.遮陰的效果:炎熱的夏天能行走在樹下是一大享受。
2.生物廊道:以行道樹來連接公園,讓生物自由生活在城市內活動。
3.減緩熱島效應:樹木可降低溫度,減少因水泥大樓所造成的高溫。
4.減少空氣污染:樹木會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會讓空氣更清新。
5.樹木是動物的家:它可以提供許多生物棲息庇護的家。
6.森林是水庫:有種樹的森林下雨時雨水滲透地底成為地下水滲透率是35% ,沒有種樹區域只有5%。
二、為何要修剪樹木?
樹木最好的防禦層是樹皮,健康的樹皮,幾乎能抵禦所有外來病菌之傷害,若正確的修剪方式,可以讓樹皮重新長出並加以保護樹幹,若樹皮1年內無法將樹幹組織全部包覆,則腐朽菌入侵機會就大增了,有可能會危及新生樹枝之結構而造成危險樹木。所以正確的修剪,樹皮才有機會復原,形成新的保護層喔!
三、樹木修剪時機為何?
修剪最好於冬天樹木修眠期, 春天不可以修剪。因為樹木經過一整個冬天的休眠,於初春時,預備將體內儲存的氮及養份送到頂梢,來迎接春天行光合作用,若此時修剪,容易造成樹木死亡或樹勢不良。有很多人認為春天修剪,等到夏天颱風季節來臨時,樹枝還很小,這樣比較安全,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觀念喔!
除此外,社區的參與關懷,有助於生態的美綠化,還能促進家人之間的情誼,動手做創意,更能激發無限想像。
實施心得:
1.校園巡禮探索,認識環境與植栽,知道種樹的好處與重要,同時學會保護樹木。
2.在觀察探索撿拾的過程中,處處有驚喜!只要用心去發現,到處皆有寶物!
3.枯枝、落葉、果實、種子經過曬乾處理,重新接黏組合,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也能創作出別具一番特色的作品!
學習者心得:
*校園好大、好美!植栽好多!每棵樹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姿態樣貌與特色。
*植物生長的環境很重要,除了空氣、陽光、水之外,除草照料也要悉心呵護!
*有的植栽會隨著季節變化明顯(如:台灣欒樹),有的全年常青。
*有的植栽會開花結果,有的不行;有的可以食用,有的不行食用;有的有毒,有的沒有。
*動手種植照料,更能觀察植物生長的變化!
*種樹的好處真不少,可以遮陰乘涼,形成生物廊道,讓生物自由生活。樹木可降低溫度,減緩熱島效應。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會讓空氣更清新。提供許多生物棲息庇護的家,讓生態環境更多元豐富。
*樹木最好的防禦層是樹皮,健康的樹皮,幾乎能抵禦所有外來病菌之傷害,正確的修剪,樹皮才有機會復原,形成新的保護層。
*修剪最好於冬天樹木修眠期,因為樹木經過一整個冬天的休眠,於初春時,預備將體內儲存的氮及養份送到頂梢,來迎接春天行光合作用。
*枯枝、落葉、果實、種子善加利用,就是很好的美勞創作材料,自然的最美,即使被蟲咬的坑坑洞洞,也很有特色!
補充:
植栽除了可以插花觀賞外,還能做什麼?難道就只能看它枯萎老去嗎?從生命教育出發,重新賦予它生命力,讓它展現不同的面貌,就這樣栽入了花花草草的世界。植栽一定要花錢去買嗎?No,其實只要你留意,處處有素材,在撿拾枯枝落葉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它的美與驚奇,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在拼湊重組創作的過程中,可以激發想像,不知不覺就栽入這個領域約2年,非常享受這種樂趣,更開心認識了許多植栽,同時也感染了一些對植栽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