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逃生之道
- 環境議題:防災教育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訓導主任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04.29
- 參與人數:68
目標:
1.讓學生能了解地震發生時因應的步驟。
2.透過實際的地震逃生演練,強化學生的應變能力。
3.讓學生能熟悉地震警報,強化自身的警覺性。
進行方式:
一.防震演練前的教學:
1. 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播出學校平面圖,讓學生了解大地震發生十二教師指導並請學生上台示範躲藏時需注意的動作。
2. 請學生找尋教室中安全躲藏處並以正確的方法躲藏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及頭部。
3.互相觀察並提出彼此正確或錯誤之處。
4.當地震停止時應鎮定並有秩序的快步離開室內到
空曠處,以免餘震發生遭遇危險。
二.模擬地震發生,實地演練從教室到操場的避難過程。
三.防震演練檢討
1.請學生將「從地震發生開始到疏散完畢」的每一個過程想過一遍。
2.並請學生分享,再由教師引導瞭解「有完整流程」與「沒有完整流程」的差異。
成果描述:
1.學生從嘻鬧到能嚴肅安靜正視逃生的重要性。
2.學生在聽到地震預警警報能立即做出反應。
3.學生在地震第一時間能迅速找到躲避的安全位置。
4.在第一次地震稍歇之後,能迅速到空曠區集合。
5.全校學生的逃生演練完成的時間從5分多鐘進步到2分鐘內完成人數清點。
實施心得:
從這次演練,有下列幾項需再加強:
1.低年級學生及幼稚園學生還是需要老師負責帶領。
2.地震搖晃稍停後要再提醒學生關閉火源、電源,進行疏散避難。
3.之後課程再叮嚀學生:在建築物內需以防災頭套或書包保護頭頸部,但當離開建築物到空曠地後,可不必再以書包掩護,以利行動。
4.提醒學生發生地震如在室外保持冷靜,立即就地避難。
5.在走廊,應趴下,保護頭頸部,並注意是否有掉落物。
學習者心得:
這次地震逃生演練不但增強了同學們應付突發事情的意識,而且還讓學生懂得了很多自救知識。
在逃生過程中,要服從老師的指揮,鎮定、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帶的重要性。
地震逃生演習中,我想到了在學校里對小學生進行類似逃生演習的重要性。
有些災難並不要以為離我們很遠,其實有些災難就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
班上同學如果穿著室內拖鞋應該直接跑出教室,不要再更換鞋子,以節省時間。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