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會呼吸的土地—以日月潭活盆地為例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侯怡彣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5小時
- 參與人數:90
目標:
1.認識活盆地的歷史典故與泥土會跳舞的原理。
2.體驗在鬆軟的泥土中行走與自救的過程。
3.認識活盆地的地質特性與體驗將3公尺高的竹竿實際從泥土中拔出的困難度及能知悉活盆地的深淺並非表面所看到的。
進行方式:
1.結合校外教學(畢業旅行)的戶外體驗課程,讓孩子實際體驗活盆地的地質特性,以及能認識活盆地周遭的植物及認識植物的生長特性與週期變化。
2.以班級為單位,孩子跟隨導遊一起認識植物,與換上雨鞋後去體驗會跳動的活盆地。
成果描述:
1.學生能從一起跳躍泥地中體驗活盆地的律動,並知悉活盆地的地質特性與一般的泥土是不同的。
2.學生行走在活盆地中,有的孩子深陷其中,有的則是不小心跌倒,孩子在這過程中學會如何自救,以及能知悉在泥地中是多麼有阻力的,非常不好行走。
3.學生能知悉原來生活中的常見食物(蔬菜、水果),其來源生長於何處,原狀是如何,其週期變化的特色為何。
實施心得:
1.透過觀察,發現孩子對於活盆地是覺得非常新奇有趣的,從入園一開始的植物與水果認識,到活盆地的跳躍,孩子都很興奮。
2.孩子在拔3公尺竹竿時,在還沒有碰觸時都會覺得應該三兩下就能拔起竹竿了,後來越來越多人幫忙,發現還是拔不起來,最後由導遊示範後,導遊也是用很大的力氣才拔起的,而拔起卻又是很長很長的竹竿,讓孩子很驚訝,而這過程也讓孩子知道泥地的特性。
3.學生行走在活盆地中,有的孩子深陷其中,有的則是不小心跌倒,孩子在這過程中學會如何自救,以及能知悉在泥地中是多麼有阻力的,非常不好行走,不過有些孩子雖然跌倒,但還是很開心的。
學習者心得:
學生在此次體驗都覺得很新奇有趣,也因為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活動課程,因此這上起課來就好像好奇寶寶一樣,非常認真的去探討泥地的原理,體驗時也真的很投入。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