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34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2

童玩PK

發表日期:2020-12-04
發表人:乃微

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丁乃微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週五下午三節課
  • 參與人數:16

目標:

認知:以五感認識植物不同的用途。
技能:自己動手玩創意,製作童玩。
態度:能友善環境不隨意摘取植物。

進行方式:

【活動一】認識童玩
1.體驗、介紹不同的童玩,讓學生比較古今玩具的差異。
2.引導學生發現童玩多以大自然素材製成。

【活動二】尋找民生三寶
介紹人與植物的依存關係(食衣住行等)
1.教師拍攝校園中的八芝蘭竹、相思樹、魚腥草等所在地、外觀特徵、莖葉花等相關照片。
2.學生依圖片及教師帶領,至校園中找尋民生三寶的蹤跡、適度採集。

【活動三】分組觀察
1.將學生分成兩組,每4人一組。
2.學生利用五官感受,輪流實際觀察八芝蘭竹、相思樹、魚腥草。
3.完成五感觀察紀錄單。

【活動四】簡報介紹
以故事敘說輔以簡報介紹八芝蘭竹、相思樹、魚腥草民生三寶的用途。

【活動五】製作童玩
1.老師指導學生利用八芝蘭竹葉製作竹葉公雞和葉子船。
2.指導學生利用校園植物玩遊戲
(1)大花咸豐草射準遊戲
(2)紫花酢漿草拔河
3.小組設計一個用植物玩的遊戲。

成果描述:

1.學生能認識校園中的植物,如:月橘、桃金孃、馬蘭、八芝蘭竹、魚腥草……等。
2.能利用八芝蘭竹製作至少一個童玩。
3.學生能利用大花咸豐草來進行遊戲。
4.能專心聆聽老師解說如何製作童玩。
5.能利用五感來觀察校園中的植物。
6.能感受人類生活中經常依賴植物。

實施心得:

1.童玩PK單元學生對於認識童玩和五感觀察校園植物、用鬼針草遊戲的興趣濃厚也樂於參與,但在童玩製作部分遇到較多困境,實施上有困難。
2.上課前曾參考去年姿慧老師對於一年級不會打結、做竹葉公雞有困難的回饋,今年將公雞簡化為竹葉船,第二節課更因八芝蘭竹葉片較小而改採颱風草(平行脈)製作葉子船,但對一年級大部分學生仍需要老師直接幫忙,且較無法等待,因此建議未來可以思考是否改製作更簡單的童玩或是聚焦在遊戲PK的部分。
3.忽略了季節與除草的變因:課前須採集紫花酢漿草,印象中隨處可見的酢漿草卻遍尋不著,勞許伯煩許伯幫忙找,許伯說現在太熱找不太到,僅在花盆找到瘦弱的幾支草…也請教曾上過本單元的姿慧老師採集地點,也撲空沒有採到合適的酢漿草,因此留下沒有玩到拔河的遺憾。

學習者心得:

涵涵:我喜歡用竹葉作業子船,但是有點難做,因為竹葉很快就乾掉,做太慢就要重新做。

淵淵: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植物,例如吃飯時的青菜、我吃的中藥和一些玩具都是植物做的。

磔磔:我喜歡用鬼針草玩射擊遊戲,因為家附近就很多可以玩,而且不用花錢買。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透過觀察.與實作的教學過程,不僅讓孩子對校園植物有更多的認識,同時運用植物製作童玩,既環保又充滿童趣,是寓教於樂的行動學習!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2-0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