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43
葉片數:2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2
2
1
1
2

蘭嶼航空站巡禮與部落踏查

發表日期:2021-01-29
發表人:環教業務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孫德恩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11/16-109/11-20
  • 參與人數:37

目標:

1.認識交通部蘭嶼航空站成立宗旨及其從事之任務與工作,透過站務人員介紹,讓學生了解飛機起落及航空事務與居民的關係。
2.沿途規劃多樣部落文化踏查與體驗活動。
3.體驗生態多樣性活動。

進行方式:

(一)行前教學活動及準備事項:
 1.戶外教學行前規劃:
 (1)校外教學活動由教導處結合各領域課程,依照學生學習需求,安排適當的學習體驗活動,列入學校行事曆,按日程實施。
 (2)由學校行政人員先勘察校外教學活動地點、和行經線以及探詢可運用之教學資源,於晨會上討論校外教學相關事宜。
 (3)校外教學活動必須事先徵得家長同意,請家長填寫同意書,以尊重家長意願、學生自願參加為原則。
 2.活動行前準備事宜:
 (1)戶外教學應特別注意安全問題,應重視租用車輛之安全,並由導師妥善帶領學生,隨時留意學生活動時的安全和動向。
 (2)參加戶外教學活動的全體師生,都要依規定辦理旅遊平安保險。
 (3)由學校教導處以公文聯繫參觀單位,以便當天活動實施。
 (4)請各班導師實施校外教學安全教育,以利活動的進行,讓學生充份了解各項安全守則。
 (二)教學內容及流程:
 08:30-09:00去程
 09:00-10:00航空站運作介紹
 10:00-11:00班級學習單Q&A以及拍照時間
 11:00-11:30快樂賦歸回學校用餐
 (三)學習評量及成果發表分享方式:
 1.由各班導師針對戶外教學地點設計學習單給學生撰寫,於戶外教學結束後繳交班級導師批閱。
 2.各班擇優錄取二名同學於晨光語文活動時間分享。

成果描述:

1.戶外教學前準備:於校務會議上討論行程地點以及執行時間,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與各班導師協調設計戶外教學學習單,並將此次教學地點融合各個學科,向學童做行前教育。
2.當日活動紀錄:在從學校到航空站的路程中,校長一路上描述部落的風情,讓孩子更加認識自己的部落,也了解到蘭嶼這幾年所遇到的環境課題,藉此讓孩子了解環境議題;在航空站也進一步學習了一切搭機的程序以及注意之處,並介紹飛機航行中有可能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讓孩子多多了解搭乘飛機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3.戶外教學活動討論:回到學校後各師與學童一起討論戶外教學行程以及學習單撰寫所學習到的知識或是疑義之處,讓孩子藉由再一次討論學習更多與環境有關的議題。

實施心得:

透過此次參觀蘭嶼航空站的行程,讓孩子學習到部落裡的公用設施應該要如何使用,並進一步了解幾場中的各種職業,讓孩子對於交通安全、環境議題、部落融合都有更加一步的認識,並從中了解不管是任何交通資源的應用,都會對環境一定的影響。

學習者心得:

一年級周0祈:以前都不知道機場裏面有消防隊,我覺得消防哥哥很帥,以後要當消防員。
二年級廖0碩:原來通過機場還要把行李給警察檢查,如果帶危險物品就不能上飛機,真有趣。
三年級謝0欣:我覺得航空站櫃檯姊姊們的記憶力都很好,我以後要當櫃台姊姊。
四年級周0傑:原來蘭嶼航空站的距離只有1.132公里,跟台灣的機場長度差很多,所以機場叔叔能順利起飛真的很厲害。
五年級鍾0芸:當我們通過機場安檢如果帶危險物品的時候,警報器就會大響,這時就知道你身體的哪個部位有藏違禁品了,安檢機器真的很精準。
六年級蘇0恩:我們看到了消防人員近距離的灑水演習,那個震撼度真的跟遠距離看完全不一樣。

補充:

1.這一次的戶外教學,孩子們都非常開心可以這樣出校門,對於部落的孩子們更是一段親近部落的旅程,一路上藉由校長對於部落的解說,並加上每個部落傳說故事述說,孩子們更加覺得自己與這塊土地產生深入的連結。
2.蘭嶼航空站對蘭嶼的生活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蘭嶼居民對外的交通聯繫有一半要透過飛機。到機場之後,孩子們對於自己平常不會碰觸到的專業場域,更是興奮得不能自己,各個學生彷彿都沉浸在每一個不同的職業環境中,對於航警、消防員、安檢人員、櫃台人員的解說,都感到非常的興趣,能藉由此次戶外教學讓孩子學習到平常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內容,並跟居住環境做連結,算是非常的成功。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親身體驗與觀察最容易讓學生印象深刻,藉由親近居住環境的戶外教學踏查,讓學生在人文和自然方面有較深入的瞭解和體會,也有共同的經驗與話題可以討論,在環境教育的態度上有正面的效果。感謝老師的用心和提報!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02-04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