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瑰寶火龍果-農村文化小旅行
- 環境議題:綠色生活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黃國峯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11.12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學習推廣綠色消費和循環經濟,減少浪費和污染。
2.認識社區生態環境、社區再造、永續發展與經營的重要性。
3.認識友善農法對生態、土地、人的影響。
4.認識火龍果的一生與火龍果的加工品與推廣行銷管道。
5.理解尊重人與環境之相互依存關係。
進行方式:
第一站到東山區番社火龍果園,由百大青農王莨耿解說火龍果的種植與生長特性,以及示範如何採收火龍果。小朋友戴上斗笠、穿上手套,拿著水果剪,兩兩一組合力摘下豐碩的果實。
隨後至東山國小郁蒼食經學堂,由烘培師盧秋安帶著小朋友們動手和麵糰,拌入新鮮的火龍果汁,送進烤箱完成火龍果蛋糕。烘烤的同時,小朋友到教室裡,由專業營養師為大家介紹食米健康課程。
成果描述:
東山國小的食農體驗之旅不僅頗具特色,也蘊藏深度與寓意,師生均樂在其中。這一堂特別的遊學課,以東山當季盛產火龍果為主題,邀請當地在地青農、專業烘培師陪伴合作,結合社區週邊資源,是一趟深具意義的農村文化小旅行。
實施心得:
東山國小結合在地農產與青農,透過食農體驗課程,將東山區豐富的資源向外擴散分享。今日的農村小旅行,透過生動有趣的實作體驗採果和手作烘焙,讓學生認識食安、作物與生態關係,並希望能夠找回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學生對火龍果並不陌生,但學區位處科學園區周邊,期望能透過此類多元的食農遊學課程,讓更多學童或親子有機會認識並找回跟土地的關聯性,進而培養出珍視大地、尊重環境的精神。食農教育扎根課程很有意義,從遊學中體會到從農產到餐桌的意義與價值。
學習者心得:
1.對火龍果有進一步的認識,還學會自己動手採火龍果,覺得有趣,也很有意義。
2. 自己動手製作火龍果蛋糕,要帶回去和家人分享。
3.火龍果除了可以切來當水果吃,也可以打成火龍果汁,加到麵團中,變成火龍果麵條、饅頭、餅乾、蛋糕,也可以切片烘乾製成火龍果乾,產品豐富多樣化。
4. 有生產履歷的火龍果,除了價格有保障外,也是對於消費者的一種保障。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