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減塑,海洋沒事
- 提報分類表:海洋塑膠垃圾減量
- 策劃/執行人:康崇儀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6/11/13-106/1201
- 參與人數:117
目標:
1.瞭解過度依賴使用塑膠袋、吸管、保特瓶等一次性塑膠製品,對環境產生的嚴重汙染。
2瞭解一次性塑膠垃圾,對海洋環境以及海中生物的危害。
3.引導學生思考海洋垃圾產生的原因,進而反思生活中如何降低影響海洋污染的行為。
4.藉由省思與實踐,引發落實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物品的行動,改善對環境與海洋造成的生態傷害,一起善愛環境,為地球盡一份力。
進行方式:
1.學校邀請海龍哥哥—黃柏堯到校園進行一堂特別的海洋課,透過情境故事引導,藉由影片帶領,將小朋友帶向海洋,了解海洋的美與發現飛炫海豚的驚喜,將海洋狀況帶入校園,為小朋友上一堂海洋教育課程。
2.隨著大家過度依賴使用塑膠袋等一次性塑膠製品,海洋中有很多一次性塑膠垃圾,例如瓶蓋、吸管等,不僅對海洋環境產生嚴重汙染也會讓海豚、海龜海鳥等海洋生物誤食,將來有一天,孩子可能見不到珍貴的海洋生物。
3.藉由《飛旋海豚》與學生與討論:什麼是一次性塑膠垃圾?並省思平日能不亂丟垃圾、不製造垃圾,更進而能隨手撿垃圾,善愛環境。
4.利用綜合課進行小組討論:平日如何進行減塑行動?如何將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落實於生活中?
成果描述:
透過可愛海洋生物--飛旋海豚,讓更多小朋友正視海洋汙染的問題。每個人每天所產生的一次性垃圾之多,希望透過省思而實踐環保的行動,不要為了方便的生活而破壞環境,不僅僅影響海洋生物,影響得更是人類的未來。
實施心得:
孩子跟著阿龍哥哥搭上船搖搖晃晃的出海,當飛旋海豚出現時,大家驚歡呼不已。這趟海洋之旅之後,孩子都不希望海洋被汙染、生物受到危害。要保護地球的觀念,除了節能減碳的環保的概念,又因此加深了要善愛環境的心。因為大家都不希望以後真正見到飛旋海豚時,當牠們一個華麗的旋轉之後,帶給人類的不是驚喜,而是隨之而來打在臉上的塑膠垃圾……
學習者心得:
學生A我和婆婆到市場買菜時,都會帶購物袋或帶自己帶塑膠袋,婆婆很環保,會將乾淨的塑膠袋收起來下次買菜用還會將塑膠袋洗乾淨再重複使用。
學生B我都在家吃完早餐再來,就不會有垃圾,如果帶早餐來學校吃時,可以會用自己的餐盒裝早餐,或出去時帶環保餐具。
學生C我們家喝完飲料後的吸管都會洗乾淨,自己收好下次再用,或者也可以打開杯蓋直接喝,這樣就可以少用一枝吸管了。
小組D 我覺得應該盡量吃家裡煮的,少在外面吃自助餐,或是可以盡量內用,這樣就不會有很多一次性塑膠垃圾,或找沒有提供免洗餐具的餐廳吃飯。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