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95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2
3
2

風之谷

發表日期:2019-01-03
發表人:永慧

颱風
  • 環境議題:颱風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3 認識天氣的溫度、雨量要素與覺察氣候的趨勢及極端氣候的現象
  • 策劃/執行人:蕭永慧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1023
  • 參與人數:70

目標:

1.參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環境教育場域,增進學生對環境及科學的學習興趣。
2.參觀科工館內的莫拉克風災紀念館,了解颱風的形成及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影響。
3.了解土石流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4.了解風的成因及進行相關科學實驗。

進行方式:

1.利用校外教學的機會,安排五年級三個班級學生,參觀位在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特別安排一段時間帶學生參觀莫拉克風災館,透過數位聲光及立體效果影片,讓學生如臨災區現場,震撼十足,也透過平面影像及導覽說明,目睹當年莫拉克風災的慘狀,引導學生對地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的關注,及關心水土保持問題,避免土石流的發生。
2.安排科工館的科學課程,由館內科教組老師教授"風從哪裡來"的科學課程,了解自然界風的成因及判別風的方向,並手作風向儀。

成果描述:

1.莫拉克風災是2009年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是台灣人民的痛。但對這群當時只有2~3歲的孩子(現今五年級)而言,只是一個歷史名詞,感受不到那確切的切身之痛。然而,安排這次莫拉克風災重建紀念館的參訪與學習,透過聲光立體效果的動畫影覑及真實影像呈現,讓學生如臨災難現場,怵目驚心,加深學生正視地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對人類的危機之相關議題。
2.安排參加科工館團體課程"風從哪裡來"及手作風向儀,藉由這些課程了解自然環境的科普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進而加深對環境議題的關切。

實施心得:

課堂上口頭的宣導與講解,雖然會搭配一些網路影片,但總不比不上專業電腦動畫及立體聲光影片效果,對震撼學生情緒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校外教學對學生而言,是輕鬆的,不似教室裡的正襟危坐的教學,學生以輕鬆的心情去學習,重建館以豐富得的資料影像、多媒體及災難救援機身殘骸,大大衝擊了內在的關懷,包括對人及對大自然、環境的關懷。
透過校外教學,參訪環境教育場域,

學習者心得:

1.近年來的極端氣候造成多國多地的災難,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希望大家正視氣候變遷的問題,趕快做好對策,減緩地球的毀滅。
2.我有族人住在屏東縣霧台鄉山上,他們跟我說當時的狀況很可怕,到現在都還心有餘悸,現在只能住在組合屋,回不了家鄉。真心酸。
3.前幾年小林村被暴雨引發土石流滅村的事件,又再次浮現在我腦海,我覺得它們都很可憐。
4.我要把今天學到的環保守護地球的知識及訊息,回去傳達給家人,邀請親戚朋友一起來愛護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善用科工館資源使極端氣候的概念變得更為具體,而了解科學原理也有助於學生增加對於氣候變遷的共鳴,相信對於學生是很好的環境教育學習經驗。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9-01-1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