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生態河 去除外來種
- 環境議題:外來物種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李彗菱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4/14~109/4/28
- 參與人數:11
目標:
1.讓學生認識校園生態河裡的水生植物,並能分辨本土種及外來種
2.在實際觀察過程中,能主動發現外來物種的強勢及對周遭環境造成的危害
3.知道使用哪些對應方式來清理不同的外來物種
4.實際進行生態環境的維護並能養成習慣
進行方式:
1.實際到校園內生態河邊觀察目前能看到的水生植物,讓學生認識這個季節能看到的植物。
2.在觀察過程中,發現生態河裡飄著許多人厭槐葉蘋及滿江紅,將原有的臺灣萍蓬草都推擠到岸邊,幾乎沒有生存空間了,所以我們決定進行槐葉萍及滿江紅的打撈工作。
3.除了人厭槐葉蘋,生態河中還有福壽螺及銅錢草,利用此機會、一併清除。
成果描述:
1.學生對於如何清理福壽螺都有基本的認識,知道螺和卵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老師再給予補充因為福壽螺能用肺或及鰓呼吸,離水後還能存活至少半年。所以我們必須將螺殼踩碎後丟回水裡,成為魚蝦、水蠆、蝌蚪的食物;若是發現螺卵,則是把它刮下、放回水裡,使其無法孵化。
2.請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撈起的人厭槐葉蘋,發現浮水葉上的絨毛呈現打蛋器或魔鬼沾的形狀,而且把水滴在葉子上,水會呈現渾圓的水滴狀、然後滑落,讓浮水葉不會因水量太多而沈入水裡。
3.在拔除銅錢草的時候,學生都能知道要蹲下來順著地下莖走向,將整個地下莖及根拔除,而不是認為把葉子除掉就可以。
實施心得:
1.在開始觀察生態河的過程中發現三白草開花了,學生發現三白草上最明顯的白色部分居然不是花、而是葉子,藉此聯想到聖誕紅也是如此。老師提醒,生態河中還有另一種花也有相同的模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最後發現臺灣萍蓬草也是如此。藉由變色的葉子或變大的花萼,吸引蜜蜂蝴蝶前來採蜜、達到授粉的目的。
2.在尋找福壽螺的過程中順便教導學生進行辨認,福壽螺的殼是光滑的、田螺的殼會呈現有點白綠色、且會毛毛的,讓學生不會產生誤認誤殺。而且藉由觀察福壽螺卵的顏色,能判斷這堆卵是否快要孵化了。
3.滿江紅雖然不是個外來物種,但因為它的生長速度也很快、也是一樣會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我們一樣進行的清除的動作。透過觀察,學生發現有些滿江紅是綠色的、有些偏紅褐色,經由老師的解說,而能知道滿江紅會因天氣的寒冷而變紅。
4.由於銅錢草不論水、陸都能生長,所以拔起來的銅錢草不能亂丟,要將其掛在樹上曬乾,免得它又繼續生長。
學習者心得:
1.藉由這次的課程,我更能清楚的辨別田螺和福壽螺的差別,不用再每發現一隻就麻煩老師確認了。而且我知道,福壽螺的卵顏色越接近粉紅色,就代表它快孵化了。
2.清理完水面上的人厭槐葉蘋後,可以更清楚的觀察到臺灣萍蓬草及它的沈水葉。
3. 我覺得人厭槐葉蘋摸起來軟軟的、很像木耳的手感,而且上面的絨毛好像魔鬼沾。
4.在這次的課程之後,我才知道人厭槐葉蘋沈在水裡的鬚鬚不是根,而是它的沈水葉,真令我驚訝!
5.我知道樣將拔起來的銅錢草曬乾,而且最好是掛在樹上、不要接觸到土、不能亂丟,免得它又活起來。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