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生物多樣性 (紅火蟻vs喜鵲)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邱郁凱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4.24
- 參與人數:11
目標:
1.能知道學校有哪些外來物種。
2.能了解外來物種造成的危害。
3.透過實際觀察與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
4.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進行方式:
1.戶外觀察拍照校園內的紅火蟻及喜鵲。
2.課堂影片欣賞及發表,了解生物多樣性。
3.讓學生針對主題作一份完整的PBL設計。
4.填寫google 學習表單回饋。
成果描述:
1.學生使用平板於校園內找尋動物時會順道觀察哪些地方會容易出現紅火蟻及喜鵲。
2.透過課程讓學生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及辨識外來種生物。
3.了解台灣生態鏈的脆弱以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4.讓學生養成尊重生命愛惜大自然的態度。
實施心得:
1.本堂課是融合學校校訂課程-甲中好品德設計的課程,目的要穰學生認識自己校園的各項生物,珍惜更關心生活周遭所發生的問題,並思考解決,穰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2.學生都能透過平板相機拍攝及上傳查詢資料,這對於偏鄉的孩子彌足珍貴,學會利用數位來縮段城鄉差距,也能獲得學習求知的機會。
學習者心得:
1.0嫻: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學校的紅火蟻,使用平板作紀錄,真是新穎又有趣。
2.0仁:使用平板來記錄學生的觀察照片,能與同學分享照片,真是太棒了。
3.0萱:讓我了解台灣原來有這麼多外來種生物,若不處理,台灣的一些獨特生物可能會不見了。
4.0瑜:我最喜歡學校樹上的喜鵲,每天聽到悅耳的鳥鳴,心情都舒暢起來了。
補充:
1.本堂課是利用數位科技結合生物多樣性設計的課程,在平板操作上,學生可能還不太相機功能,在觀察上容易有不足之處。
2.本次以校園兩種生物為觀察重點,在題目設定上範圍較容易聚焦,但若能增加物種觀察以及防治外來種方法,則會讓課程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