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4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1
1

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我的生態學思行旅

發表日期:2024-01-04
發表人:PEI

生物多樣性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高級中等學校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U29 理解人為破壞對其他物種與棲地所帶來的生態不正義,並支持棲地的保護政策
  • 策劃/執行人:蔡佩璇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08.28
  • 參與人數:250

目標:

1.認知環境對人類生活乃至生命意義的影響與重要性。
2.從自然現象中了解環境教育的實踐。
3.自我覺察人生的諸多可能與改變的力量。

進行方式:

首先,講師以「不務正業到斜槓人生」為主題來引起動機,首先透過「斜槓」的經驗,說明從牙醫、主持、寫作,跨界到評審、委員、環保人士,都是其工作的範疇,引領讀者省思:「當生活開始千篇一律時,如何發現當中的樂趣?」
	 接著,以「問題為核心的閱讀」為主題,說明「生命不同階段都有必須面對的難關與挑戰,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一個問題解惑的過程」,而專注研究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假設自己寫文章,只要每日花三到五個小時,就能獲得「慈悲」與「智慧」,如同胡適所言:「發表是吸收的利器;手到是心到的法門。」
    再來,以「環境教育,自然課可以那麼浪漫」為主題,說明社會一方面在人們投入上網、看電視,使用3C產品的同時,一方面也逐漸遠離自然,變成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遲鈍又麻木的人,提醒學員「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
	最後,講師以自身座右銘分享,「想要認識自己的毛毛蟲,永遠變不了蝴蝶」,說明人就像毛毛蟲一樣,當我們在迷惘徬徨的時候,一隻毛毛蟲想破頭也很難想像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空中飛翔的感覺,所以要永遠不要論斷自己,試著開放自己,隨著環境的變動學習成長。

成果描述:

偉文老師在過程中用了許多自然知識引導學員思考人生,舉例來說,透過蜜蜂、鮭魚、蝴蝶、蝗蟲、青蛙…等自然界的趣聞分享,結合自己的職業生涯,引領學員啟發,說明生命的各種可能。

實施心得:

自然中充滿著驚喜,從不同角度方能細細品味發現它的樂趣,而生活也是一樣,面對生命時,多看這個世界,往往能帶來更大的力量,當你看的越多,心胸感覺越寬闊。

學習者心得:

1.關於環境教育,身為老師的我們,聽過無數的課題、看過無數的演講,如何讓學生真正被我們影響和改變? 我想所謂的教學,不是我們講出多偉大的知識,而是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成為渴望知識的動機;而更重要的是,能夠把握每次相遇,成為彼此生命中不斷流轉因緣聚合,因此,「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了」。
2.「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如何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不是只有單純靠眼睛,看見必須用學習的。舉例來說,在研習過程中,透過查找青蛙的小遊戲,小則沼澤、水溝,大至石灘、岩壁都有它的蹤跡,而蜂后、蝴蝶、蚱蜢與蝗蟲、小丑魚、鮭魚的故事也可以啟發我們,從人和自然可以找到共通性,就是「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
3.在生物的演化方面,有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有拉馬克的用進廢退,但無論是何者,人是情境的動物,很難脫離環境,但透過自然與閱讀,建構對世界的另一種生活的想像,那樣的憧憬是超越環境限制的唯一可能;試想一下,紫斑蝶與大樺斑蝶,為何能依循著一樣的飛行模式越洋千里? 鮭魚孵化後流入大海,如何在成長數年後經過數萬公里的旅程回溯到出生地傳宗接代? 我想在人生也是如此,永遠無法想像未來的諸多可能性。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學校邀請李偉文老師到校進行專題演講,老師透過各種討論自然話題的方式,加上自己對日常所見的觀察,引發孩子對生態的關注與熱情。老師以自己人生歷練,帶入環教觀點,來啟發學子思考人生哲理。同時取法自然,印證自我人生觀。引導學子面對生命.世界的迥異的思考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當我們走在美麗的山海河間,讓我們能以地球公民的新穎視野審視,重新發現在地生活的風貌,希望可以尋找到一種看待生態環境和改變世界的力量。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1-07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