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68
葉片數:5
澆水器:2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5
5
5
5
5

酷學校暨原住民地區防災校園校際交流活動

發表日期:2021-06-01
發表人:hcf

防災教育
  • 環境議題:防災教育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許傳方校長、王邦文主任、方健輝主任與黃志中老師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跨校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年5月5日至110年5月7日
  • 參與人數:100

目標:

1.運用問題解決筞略,處理生活議題。
2.瞭解阿美族文化暨七項人格素養內涵。
3.瞭解阿美族音樂、舞蹈、服飾、建築與各種工藝技藝實作。
4.瞭解不同災害發生時的適當避難行為。
5.瞭解學區內(在地)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及其影響。
6.藉由校際交流活動辦理,促兩校親師生情誼。
7.瞭解松浦在地農材特色與創新發展
8.認識松浦在地地形與地貌,以及地質敏感地帶,進而瞭解因應環境衝擊之減緩與調適作為。
9.培養對社區關懷服務的精神

進行方式:

1.分組關闖體驗
2.分成「身上著火了怎麼辦、阿美族傳統繩結與編織、山林的傳說─七彩布裙傳說故事、認識斷層、阿美族傳統民俗植物暨與栽種觀念、認識阿美族傳統民俗文物」等六個關卡,每15分鐘換一關。
3.將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與來訪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小學生分為6組,每組都有低中高年段學生。
4.闖關體驗教學活動進行中,各組成員要發揮阿美族七項人格素養─關懷、友愛、勤奮、勇敢、溝通、讚賞、智慧(態度層面),來體悟與瞭解阿美族的社會階層制度文化內涵,進而學習每個闖關主題的課程內容,以及培養小組成員學習互助的精神與態度。
5.另藉由松浦學員學習表現一覽表來統計與表揚各組或單一成員表現優異之事蹟。
6.另融入情境想定的方式,讓學童於闖關時得更瞭解阿美族文化內涵與傳統文物在生活中的用途。
7.從阿美族傳說故事─十個太陽,來討探星空之科普教育。
8.藉由實作與體驗,瞭解阿美族保存食物的方式如何應用在防災整備,以及阿美族傳統服飾、歌謠舞蹈、射箭、在地食材與美食等。
9.以闖關體驗教學活動來慶祝母親節

成果描述:

1.各組都有低中高年級學生,藉由培養學生具備阿美族社會階層制度之文化內涵,以及發揮阿美族七項人格素養,讓年級高者指導或領導年級低的成員,並以團隊精神完成各項主題闖關教學活動。
2.將情境想定融入每個關卡之中,讓學童於闖關時得更瞭解阿美族文化內涵與傳統文物在生活中的用途,以及當災害發生時之緊急應變作為。
3.能藉由體驗教學活動讓與會的親師生瞭解阿美族「成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七項素養,即能懂得「關懷(mafana’misikol)」、善於「溝通(milicay)」、培養「勇氣(macodahay)」、學習「智慧(cipono’)」、努力「勤奮(malaokay)」、樂於「讚賞(pahemek)」與發揮「友愛(malahanghang)」。
4.瞭解阿美族傳統民俗文物,以及該物品於日常生活或節慶中之使用方式。
5.瞭解阿美族傳統在地食材與美食,進而體悟阿美族如何運用與維護環境資源。

實施心得:

花蓮縣松浦國小於110年5月5日至5月7日辦理3天2夜之「阿美族文化體驗暨原住民防災教育校際交流活動」,邀請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小由劉慧梅校長帶領33位親師生至松浦國小進行阿美族文化體驗課程。此次校際交流體驗課程有別於以往的課程規劃,即除了安排阿美族部落文化特色概覽與踏查、部落文化健康站關懷服務、阿美族傳說故事介紹、部落觀星課程、認識與瞭解阿美族傳統舞蹈與歌謠、阿美族傳統服飾、射箭體驗外,亦規劃「融入了阿美族文化內涵與七項人格素養」之防災教育課程給予來訪的螢橋國小親師生進行體驗。

松浦國小教學團隊規劃此次校際交流教學活動,是以「和諧山林‧智慧防災~農村再生融入阿美族文化內涵,營造韌性防災校園與社區」的推動理念來交流體驗課程;並將阿美族耆老們所期盼族人「成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七項素養,即能懂得「關懷(mafana’misikol)」、善於「溝通(milicay)」、培養「勇氣(macodahay)」、學習「智慧(cipono’)」、努力「勤奮(malaokay)」、樂於「讚賞(pahemek)」與發揮「友愛(malahanghang)」等融入交流課程之中,並藉由教學者的引導與規劃闖關體驗課程,讓來訪的螢橋國小親師生得以從「履行實踐」的過程去體悟七項人格素養之核心價值,以及進行每一項交流活動之當項都賦予著七項人格素養之內涵,如5月6日上午由在地族語教師林春香老師帶著螢橋國小親師生至滿自然部落進行部落巡禮,進行認識與瞭解在地之地形、地貌與生態環境;另至松浦文健站,由松浦社區發展協會蕭惠琇理事長指導烤飯團活動來關懷部落長者或耆老,並與長者共舞,以及長者現場親自教唱傳統美阿族歌謠,以歡度美好關懷服務與共學時光;此外,松浦國小為推動原住民地區特色防災校園計畫,亦邀請林盛明副會長指導「傳統保存食物教學─醃製鹹豬肉」課程。

110年5月7日松浦國小亦規劃原住民防災教育闖關體驗課程,並邀請學生家長與會參加,更以闖關體驗教學活動邀請家長以親子共學的方式來慶祝母親節;闖關體驗課程以情境想定的方式辦理,其內容包括「身上著火了怎麼辦、阿美族傳統繩結與編織、山林的傳說─七彩布裙傳說故事、認識斷層、阿美族傳統民俗值物暨保種與栽種觀念、認識阿美族傳統民俗文物」等六項闖關教學主題;讓與會人員充份感受到阿美族七個人格素養與培養防災教育素養之關係;即前述防災教育教學活動以融入阿美族文化內涵,來承傳阿美族文化,亦是藉由推動防災教育來推動品格教育,同時亦是推動學習領域教育與議題教育之跨領域的教學活動;並將各小隊在闖關體驗中的正向表現與優良事蹟張貼出來並分享之,以此培養學生正向之價值觀與人格素養,進而營造友善校園環境,並深刻體悟到珍惜環境與資源,與開創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學習者心得:

此次校際交流活動中,給予臺北市螢橋國小親師生難忘的阿美族文化知性與體驗之旅,讓螢橋國小學生深刻體悟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意涵,以及瞭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廣泛與多元的閱讀外,若有機會到家鄉以外的其他地區見識,更可增廣視野,進而提升自己的心智發展。許傳方校長表示,期盼螢橋國小與松浦國小學生把握與珍惜每一次交流互動的學習機會,藉由校際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尊重與包容的學習態度,進而奠基未來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劉慧梅校長亦表示,感謝松浦國小團隊用心規劃此次校際交流體驗活動,從各項的體驗課程中讓來訪的螢橋國小學生體悟到,讓螢橋國小來訪的親師生獲益良多。並且提升學童環境教育與防減災素養,進而營造永續、秀麗、創新、友善與幸福的生活環境與家園。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本活動為城鄉學校交流的良好示例,位於花蓮玉里與臺北市的兩所學校,所屬環境及區域性質均差異極大,共同進行一場阿美族部落文化特色概覽與交流。
      透過防災教育及阿美族文化課程,讓臺北市與花蓮縣之學童進行互動。活動安排有動有靜,包括部落文化健康站關懷服務、阿美族傳說故事介紹、部落觀星課程、認識與瞭解阿美族傳統舞蹈與歌謠、阿美族傳統服飾、射箭體驗,亦規劃「融入了阿美族文化內涵與七項人格素養」之防災教育課程。
      兩所學校進行跨校交流,當中連繫及溝通、行程安排及食宿照顧均非常繁瑣,學校亦結合社區家長之支持,共同帶領並完成校際交流,非常辛苦,謝謝願意為孩子付出的師長們!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06-0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