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淨山環境志工服務
- 提報分類表:環境行動
- 策劃/執行人:副訓育組長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小組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4年12月7日(一)校慶補假日
- 參與人數:24
目標:
1.透過環境志工研習活動,協助教師連絡情誼、鍛鍊體能,並擴展環境生態知能。
2.經由環境踏查與淨山活動的執行,維護環境整潔,兼併教學參觀與社會服務之目的。
進行方式:
利用校慶補假日,集結本校教師至石門水庫安排淨山健行;抵達時先進行分組與健行路線說明,並發放垃圾袋…等相關工具,同時將自然科教師分至各組,在健行路程進行生態環境解說,行進的路上隨時撿拾垃圾,回程時,則依照大家撿拾的垃圾量,進行分組競賽頒獎,以達鼓勵之效;落實一場知性與行動兼具的環保之旅!
成果描述:
1. 教師能以身作則,實際參與淨山活動,進而落實服務學習的教育推廣。
2. 促進教師間社群的建立,進而討論並發展本校經典服務活動,為後續帶領學生進行環境保護認同活動做最佳示範。
實施心得:
教育是理念推廣的根本,我們相信,教師若能有更多的實務經驗談,學生就能夠有更多的啟發!然而,平時要集結教師進行校外環境踏查並不是容易的事,本次利用校慶補假日,全校教師有共同假期,我們集結高中部各領域教師,由於承租的遊覽車人數有限制,所以僅能以各領域代表及報名順序挑選參與教師。
公共服務不一定是死板板的教條,服務的環境更無須受限;挑選石門水庫,主要是因為豐富的生態與優美的景緻,期待在有規劃性的水土保持環境下,了解生態永續的示範環境,並同時仔細觀察目前的缺失,實際感受未來該努力的方向!
實際辦理後,教師們也能從踏查的體驗中,思考環境保護與維護的宣導方向,多位老師在返校後也著手規劃班級性的志工服務活動,讓教師這顆種子繼續發芽,將環境認同的價值觀擴展至任課的學生,並實際融入至課程教學中,這樣開枝散葉的教育成效,已達到我們辦理活動的效益!
學習者心得:
1. 林其良老師:石門水庫是我們用水的源頭,所以我們覺得去維護它的乾淨清潔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為了環境保護用水品質,更是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石門水庫是大家所喜歡的觀光景點,但是可以看到的垃圾並不多,我們只有在樹叢深處,以及山坡地的草叢間發現塑膠垃圾;慶幸的是,大家會在乎石門水庫存在的特別目的,可惜的是,塑膠垃圾這種萬年不壞、不可分解的垃圾出現在石門水庫,可見我們多麼經常使用這種資源,卻不做好善後的處置!我們真的要反思的是,不該一昧追求生活的方便,而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2. 王基根老師:
今年利用校慶補假日(12/7日),去石門水庫賞楓、吃活魚,是趟兼具美景與美食的知性之旅。由於今年天候偏暖,楓紅狀態並不明顯,但氣候舒適,非常適合戶外行走。一行人走上壩頂,遠望後池風光,接著在著名的地標—「石門勝景」拍下團照,再走楓林步道,即使楓紅零星,綠樹成蔭,沿途生態多樣,發現蜘蛛、甲蟲等,尤其有自然科博淵老師的生態講解,更增添行走樂趣。到石門水庫自然不能錯過「嵩台」,平台標高270.15公尺,從上往下可以看到石門水庫的美景,平台上也有涼亭可以休息,好愜意,大家還沿路合力撿拾垃圾,為環境保護,貢獻些心力,也結束了賞楓之旅。
沿途中,大家討論到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課程的實施方式,也對帶領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活動有些發想,非常認同學校集結老師辦理這樣的活動,不但可以聯繫情誼,也可以透過非正式但是實際的場合,對於課程討論有更實質的幫助!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