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從「心」開始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郭姸孜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其他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9/7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了解芝山岩的史前文化。
2.透過解說及影片探尋台北古文明。
3.認識台北古文明遺跡。
4.探索史前文化遺址。
5.希望透過模擬挖掘體驗,能讓學生重視文化保護的重要。
進行方式:
1.透過老師解說生態園區的成立目的,讓孩子了解芝山岩的所在位置,導覽解說之山文化生態綠園約50分鐘, 解說居住在其中的動植物生態。
2.透過影片說明為什麼文化與我們的生活環境習習相關?
3.帶領孩子進行團體參觀,針對不同細部展區做解說與概覽。
4.自由參觀,讓孩子自由在園區內尋找感興趣的議題、生態、動植物等。
5.帶領孩子到戶外作模擬挖掘的體驗與認識,並引發孩子的討論。
6.提示孩子了解文化遺址的珍貴性,與目前環境破壞污染的嚴重性,欣賞的同時,保護工作也同時在進行著。
7.配合學習單,讓孩子在模擬挖掘的同時,也能夠一邊找尋答案,寓教於樂。
成果描述:
隨著整個活動進行下來,孩子們對於史前文化遺址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園區內的各種陳設及體驗,可以提高孩子對於生態保育問題的認識。
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也讓孩子到戶外實地做挖掘模擬,不只體驗到考古之樂,也認識到文化保護的重要性。
實施心得:
這一趟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之旅給了我很多的感觸與收穫,讓我不但對芝山岩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對文化保護有更深刻的省思。我深深覺得,「文化遺址」並不只是一個陌生、無關緊要的名字,而是「活」的;它承載著無數的生命,也關係著人類的發展,與人類緊緊相繫。因此,文化的保護已是刻不容緩,請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它、伸出援手來保護它吧!
學習者心得:
A:我認識了芝山岩史前文化。
B:文化遺址可以用來認識先人的生活樣態。
C:透過模擬挖掘體驗,讓我更重視文化保護的重要。
D:隨著世代的變遷,除了植物外,還有成千上萬的生命。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