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92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阿里山森林鐵路與生態觀察課程

發表日期:2022-09-27
發表人:陳小豪

森林荒野草原
  • 環境議題:森林荒野草原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陳俊豪、陳柔靜、周文鳳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1.7.13.
  • 參與人數:37

目標:

1.讓學生在暑假上山避暑之餘,還能了解高山的動植物生態,以及當地的人文歷史。
2.透過任務的指定及分組合作,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園區內各項設施,培養方向感與團隊合作。
3. 讓學生能針對個人發現的知識做口頭發表,並發表在發現知識過程中的樂趣。

進行方式:

課程實施前:
1.請鐵道專家蘇昭旭老師到校講解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與支線的工法與地形地貌、登山鐵道蒸氣火車Shay的運作方式,以及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特色。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份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全區地圖,並針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全區設施進行講解,以及提醒需要注意的事項。
3.教師所有參與學生分為三組,並設計任務,分為三大面向-「阿里山新八景」、「阿里山地區的動植物」、「阿里山地區的人文史蹟」。各組只要在每個面向拍攝到教師要求的數量,即可給分。

課程實施:
1.三組學生分別有帶隊老師及家長,全員統一由阿里山車站搭小火車到神木車站,由此分別帶開進行任務。
2.因考量部份動、植物不易出現或不易觀察到,因此提醒學生「拍到標本或解說牌」亦算通過。
3. 同組的學生需要互相討論,甚至與帶隊老師討論,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最多的景點(得分),類似定向越野積分賽的概念。
4. 所有組別約好在當日下午三點半於沼平車站搭乘小火車回阿里山車站,車上觀看眠月線鐵道與小火車過彎的身影。

課程實施後:
1.請學生分組發表,依任務的三個面向做口頭發表「發現了/找到了什麼」,「在哪裡找到的」,「為何一樣的時間,你們可以找比較多」
2.請學生就這次的山野戶外教育,做簡單的學習單回饋。

成果描述:

1.學生對於教師所要求的任務內容討論程度相當熱烈,例如:當教師詢問「紅檜」在哪裡拍攝時,學生有的回答「香林神木」,有的則回答「水山巨木」;當教師問及「阿里山新八景」去了幾個時,有的小組很驕傲地說幾乎都有去到。不同組別之間的學生也會互相分享,提示對方哪裡有任務可以加分。

2.關於教師指派任務之外的過程,學生也樂於分享,像是有的學生在姊妹潭觀察到有許多蝌蚪,而且吃草;老師提及樹靈塔的傳說時,學生則表示不可以亂砍樹;也有學生注意到沼平車站旁靜置的蒸氣火車Shay24號,後面拖著木材,就像行前室內課時蘇老師所說的一樣。

看到學生會彼此互相分享,且討論絡繹不絕,與老師有許多的互動,就能得知,學生對於這趟阿里山避暑行程是覺得有趣、新鮮的,甚至有二年級的學生第一次登山,在搭車上山的過程吐了好幾次,但回去時卻跟老師說,以後還要帶爸媽一起來。

實施心得:

雖是臨時規劃的行程,但因有不少教師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並不陌生,因此分組執行起來倒也容易上手。因在行前教師已有指派任務給各個小組,從在回程遊覽車上學生的回饋可以看出,各組學生皆專心於任務的完成,因此達到用心觀察環境,互助幫忙的成效,而非走馬看花。
實施完此課程,教師是相當有成就感的,家長普遍也反應不錯,希望一個月後可以再辦理一次相關的山野教育活動。
而設計完這次的任務後,教師也有了新的教學設計想法,因這次的任務機制與定向越野積分賽雷同,將來在訓練孩子地圖判讀與方向辨別時,還能夠融入地方文史與動植物生態的知識。

學習者心得:

1.三年甲班學生張○恩:別人都說我們在短短20分鐘內不可能走到水山巨木,結果我們只花了15分鐘就走到了。
2.四年甲班學生蘇○里:我們在受鎮宮往姊妹潭的路上看到好多星鴉。
3.四年甲班學生王○潔:我和媽媽在阿里山生態館裡面看到真的一葉蘭,只不過是標本。
4. 三年甲班學生張○綸:香林神木長得也太大棵了,其他神木都沒有這麼粗壯。
5. 三年甲班學生陳○言:蘇老師模仿阿里山蒸氣火車的聲音模仿得好像!我好想去搭蒸氣火車。

補充:

感謝鐵道專業老師蘇昭旭老師到校進行阿里山森林鐵路主題演講。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將此課程融入環境教育課程真的很棒!藉由與環境有關的議題切入,讓學生有共同的經驗與話題可以討論, 對於他們在環境教育態度上有正面的效果。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9-29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