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0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尋找泥沙中的小生命

發表日期:2017-05-31
發表人:may

  • 提報分類表:生物多樣性
  • 策劃/執行人:楊玉媚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6.03.25~106.04.18
  • 參與人數:14

目標:

1.能說明泥與沙的差異
2.發表泥沙與動物的關係
3.能主動發現沙的與泥土地生物的差異性
3.利用歌曲,認識住在泥沙中的動物

進行方式:

1.在校園中採集泥土,運用五感及放大鏡的協助,分辨出泥與沙的差異性,
2.透過做泥球的遊戲,去認識兩著最顯著的不同.
3.帶學生利用相機或手機的錄影拍照,放大功能,發覺泥地與沙地中的生命現象.
  (1)泥地與沙地孕育的植物觀察
  (2)泥地與沙地所躲藏的小動物
4.觀察與討論
  (1)運用電腦等資訊工具的輔助,將學生所拍下的動植物影片播放出來, 由學生介
      紹各組所發現的物種.
  (2)比較與討論泥地與沙地生物的差異性,並做一統整
5.利用教材中的歌曲, 讓學生對校園外不同地區土壤中的生物類別擴大認識.

成果描述:

1.學生親身體驗土壤並非單一物質,透過五感的觀察與實驗器材的輔助,對於土壤的
  類別有更深刻的了解.
2.學生在採集泥沙時發現到泥沙中所蘊含的生命進而引發深入了解的動力.
3.透過3產品輔助學生觀察,更能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並運用在其他科目的學習紀錄上.
4.學生主動提出在不同地區的土壤中看過其他不同的生物,透過電腦的查詢,擴大學生對
  地球上不同地區居住在土壤中動物的認知.

實施心得:

1.第一次嘗試將手機與相機的放大與拍攝功能,融入在學生的觀察學習課程,學生果然有
  很高的興致,並將拍攝成果分組報告,學生在報告上內容更加豐富.
2.透過泥球遊戲,學生主動查覺出泥與沙的黏著性的不同,為了贏得比賽,會主動加以察
  覺何地的原料最佳.

學習者心得:

1.跟父母親說要借用手機到學校上課用時,他們並不太相信,但等我把觀察的照片帶回家時他們聽我說上課的事時,都很開心不像跟他們拿手機來玩時那麼生氣.
2.觀察昆蟲時,有些昆蟲跑很快像是跳蛛,老師跟我們說可以用錄影功能,拍攝下來後老師在電腦上撥放,還能定格,真得更容易觀察.
3.拍攝下來的植物用電腦撥放還能放大,紋路跟細小的部分都變得好清楚.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在校園中認識住在泥沙中的動物,非常有趣,也期待進一步指導生物與環境的依存關係。若無教案,請勿勾選"教案活動單元"。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7-06-1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