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車來去參訪台灣歷史博物館
- 提報分類表:戶外教學/解說
- 策劃/執行人:何0玉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5年3月26日-105年5月18日
- 參與人數:156
目標:
(一)認識台灣的歷史樣貌。
(二)藉由博物館展品,探索過往與現代間的聯繫,並想像未來區域的發展關係,能主動利用並加以珍惜,進而培養學生愛護與關懷自己的居住地方。
(三)了解不同的族群、統治者在臺灣所型塑之文化,與其形成的原因。
(四)了解自己歷史與文化的特色,主動探索居住地方的人事物,欣賞各類文化,並培養學生學會尊重不同文化。
進行方式:
活動一:【臺史博說故事】使用自製教材簡報及網路資源進行電子白板融入教學。
(第1節結束)
活動二:【臺灣歷史博物館實地參訪】
1.分組
將全班25人,每6人一組,共分成5組,各小組推選出1名組長,負責組內協調、統整之工作。
2.實地參訪:聽取解說並筆記重點。
(第2、3、4節結束)
活動三:【尋寶奇謀】
1、教師以臺灣歷史博物館內常設展品為題,以找尋密碼的方式設計尋寶單,交給各組組長。
2、以史博館1樓大廳為出發地點,出發前老師再次叮嚀館內的參訪禮儀,切勿喧嘩。
3、給予課程活動時間的限制,優先解題完成者,整組回到出發點,將所解密碼交由老師,確認無誤後即為優勝隊伍。
4、為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前3隊答題正確無誤完成者,給予獎勵。
成果描述:
1.透過坐公車來參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並且說明這是一趟低碳環保之旅,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省錢又環保。
2.配合五年級的社會科教材,配合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品,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探索的能力,而且了解台南古蹟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能真實的認識歷史,進而培養學生愛護與關懷自己的故鄉。
3.透過解說人員詳細的解說,,能對早期台灣社會生活習態有更深瞭解,瞭解台灣是經過無數前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經濟奇蹟。
4.藉由多元化、活潑化、活動化的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讓學生更能快樂地學習。讓學生瞭解環境教材與學習的關連性,進而增進鄉土情懷。
5.教材以時間為軸,輔以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品,透過親身體驗和探索的方式,引導他們重組和建構臺灣的歷史發展脈絡,讓學生體認古蹟和我們息息相關,而非冰冷的建築。
實施心得:
一、 台灣歷史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場域,館內佈置台灣不同時期的社會面向,也記錄了先民為這片土地所做的各項努力,讓學生了解台灣歷史的演變,同時也能與學校課程結合,讓學生加深加廣的堆疊知識領域,這是非常棒的課程教學。
二、由於教師在課堂上已透過簡報介紹台史博的陳列品,由實際參訪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感,館內的文物的展示都是以近代台灣為主,許多雕像模型都做得非常生動,讓學生能了解身歷其境,經由解說人員精闢的解說,學生更能了解生態及歷史的重要性,並且透過親自體驗的方式,從樂趣中來感受先人的辛苦。
三、藉由不同的學習方式,如實地參觀、專人導覽、分組學習、行動載具等方式,去加深加廣學生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感,而學習單的題目多半是看圖片,尋找答案,更能刺激學生有探險、尋求答案的好奇心,希望能以有趣的方式帶領學生去探索臺灣的起源、由來,瞭解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如何演變的,經由親眼所見的實物,去想像當時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學習者心得:
學生小東:參觀史博館可以見識到前人的智慧結晶,等同哆啦ㄟ夢帶我們走進台灣的時光隧道,讓我學到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學生小駿:今天來史博館,讓我了解到台灣演變的過程,同時了解台灣週遭的生態非常豐富,特殊種類甚多,小小的一塊島嶼能有如此豐沛的自然資源,我們要更加珍惜。學生小穎:今天的參觀讓我印象深刻,導覽介紹了台灣早期的歷史,館內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像,令人彷彿身歷其境一般,真是太棒了!學生小光:來到歷史博物館,看到我很感興趣也非常喜歡的東西-「神轎」,「神轎」早期是一個很貴重的東西,他更重要的地方是為神服務。學生小書:今天和同學與老師一起搭公車,感覺很特別,很少有機會可以搭公車,自己投零錢。學生小玲:參觀史博館,裡面的人物看起來很逼真。今天我們要到臺史博參觀和闖關,一開始老師先帶我們走一圈講解,講完讓我們闖關,一組一張題目卷要去找答案,30分鐘為限,我看大家都很努力在找。學生小陽: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看到許多以前的物品,可以見識到前人的智慧結晶。學生小洽:台灣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講解說得非常詳細,帶我們複習台灣的歷史,並且做更深入的說明,讓我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