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祝福-全校大遠足-溪北踏查之行課程活動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謝基煌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1.12
- 參與人數:150
目標:
1.引導學童認識溪北地區的自然地景與人文歷史,提升對家鄉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2.透過實地踏查活動,培養學童環境倫理與鄉土情懷,學習尊重自然與歷史文化。
3.激發學童對自然環境與社區發展的好奇心,並體會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
4.提升學童觀察、探索與合作能力,成為有歷史感與人文關懷的小公民。
進行方式:
1.課程活動設計
飲水思源:透過抬水體驗及解說,探訪當地與水資源相關的景點或設施,了解水在環境與社區發展中的角色。
溪北雜貨店:安排志工媽媽們的雜貨店美食及飲料體驗,學習了解傳統與現代商業形態的變遷。
溪北文人與茶:透過南園茶行林老闆的介紹,探索文人文化與茶產業的歷史,體驗文化與經濟的交融。
溪北歷史沿革:透過三鶯社大講師及地方文史導覽老師的解說了解溪北的歷史發展,認識地方故事與人文價值。
橫溪溪流介紹:觀察溪流的自然風貌與生態系統,認識水文地理。
2.闖關活動
設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趣味挑戰,激發學童學習興趣並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每站活動結合實地觀察與知識問答,加深學童對各主題的理解與記憶。
成果描述:
1.透過各站解說與活動,學童對溪北的自然地景與歷史人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學童能具體說出溪流生態特徵與茶文化的歷史背景,並表現出對地方特色的關注與興趣。
3.學童在闖關活動中展現合作精神,並在觀察自然環境時體會到生態平衡與完整性的價值。
4.多數學童開始關注家鄉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與永續發展。
實施心得:
1.整合自然與人文的教學內容,讓學童從多角度認識社區,達成學習與探索的雙重目標。
2.透過實地觀察與闖關活動,增強學童參與感與學習動力。
3.活動時間安排緊湊,部分學童對歷史內容理解較困難,應該要加入更多視覺化輔助教材,如地圖、照片等。
4.下次安排活動前如果能提供事前簡報與導覽手冊,更能幫助學童在參訪過程中更有方向感。
學習者心得:
1.「橫溪的溪流好美,我學到了這裡的水會流向哪裡,也知道水要好好保護!」
2.「聽到溪北的故事很有趣,原來以前的人是這樣生活的,我會回家跟家人分享!」
3.「雜貨店食物體驗很有趣,讓我知道一些古早味的食物,讓我對以前的事情更好奇了!」
4.老師們安排趣味的闖關活動,我們一起找到答案,還學到了茶葉和文人的歷史故事!」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