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澆水器
- 環境議題:節水教育
- 執行方法:表演或競賽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2 培養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策劃/執行人:陳怡君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期中評量後,2節約80分
- 參與人數:300
目標:
1.植物常常因為缺水而枯死,希望環境充滿綠意,減碳做環保。
2.四上第二單元水的移動,已學習「毛細現象」、「虹吸現象」、「連通管原理」。
3.四下第四單元「自然資源與利用」活動3-2環保行動,希望學生落實回收物品再利用的環保行為。
4.鼓勵學生能學以致用,製作「自動澆水器~喝水鳥」,進而腦力激盪、發揮創意,動手製作自動澆水器。
進行方式:
一、觀看「喝水超級快的喝水鳥~阿寶愛玩賽」,引起學生興趣。
二、製作自動澆花器:
(一)介紹喝水鳥的原理:毛根(會吸水的材質)吸水後產生毛細現象,水會沿著毛根的細縫移動。吸管內(中段)是虹吸現象。當毛根底部水量夠多時,此時因重心轉移,就會讓喝水鳥低頭喝水,又重複新的擺動循環。
(二)讓學生觀察不同形式的喝水鳥。
三、綜合活動:
(一)各組展示作品並比較哪一組喝水鳥的水量最多。
(二)請學生發表感想。
(三)請學生思考如何修改喝水鳥,讓喝水鳥的吸水水量最大。
成果描述:
一、設計自動澆水器
(一)自己設計一個自動澆水器,並完成設計圖。
(二)設計圖中說明自己運用的原理:
「毛細現象」、虹吸現象」、「連通管原理」。
二、自動澆水器創意比賽:
(一)依據自己的設計圖,替換湯匙、吸管、毛根等,改成其他材料,運用毛細現象、虹吸現象、或是連通通管原理找出自動澆水器達最大水量。
(二)展示作品並比較哪一組的水量最大,並請學生發表感想。
實施心得:
相較其他國家或地區,臺灣是比較不缺水的國家,尤其又是北部地區。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取得水資源更顯容易而不容易珍惜。本次透過自動澆水器(喝水鳥)的製作與比賽,讓學生透過科學的研究與製作,在潛移默化中,逐歩建立終身珍惜水資源的觀念,落實在生活中。在課程的進行中,我們也只知道,短暫的課程能帶來的影響有限。但我們願意藉此在學生的心中種入一顆種子,期待在未來,能發芽茁壮成參天大樹!
學習者心得:
問題: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麼做以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1一個月洗一次車.
2.可以利用毛細現象來澆水,既環保又節水。
3.洗東西的水,可以拿來澆水。
4.用完水就要關起來,不要浪費。
5.用喝水鳥澆花草,這樣做就可以避免浪費。
6.可以製作喝水鳥自動澆水器,我們自己澆水會太多水,用喝水鳥就會有剛好的份量。
7.如果是洗菜水,可以去沖馬桶或澆花。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