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歷史的記憶:魚路古道-初段(四甲)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劉老師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其他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6.06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三叉網與電石捕魚方式的差異。
2.讓學生更加珍愛金山,肯定金山的漁業文化。
進行方式:
1.透過室內課程了解金山魚路古道的歷史發展。
2.實際走訪魚路古道。
3.體驗金山當地漁民的漁業文化。
成果描述:
1.學生可以說出金山主要出產的礦物。
2.認識「電石」的原理,明白金山的蹦火載就是利用此原理進行捕撈作業。
3.讓學生實際體驗挑擔。
實施心得:
1.學生透過這次的踏查,知道魚路古道的起點在製冰廠,而非官方的設立起點。讓他們真正了解歷史文化的起源之處。
2.學生挑擔時發現不容易平衡,加上下雨天穿上雨衣再挑擔,更加不好維持平衡。學生透過這項活動更明白先民的辛苦,也了解一餐一飯真的得來不易。
學習者心得:
1.李生:原來這以前沒有鋪這些馬路,先民好辛苦喔!只能穿紮腳的草鞋挑著擔子到臺北大稻埕,想到就好累!
2.簡生:我知道這段路不好走,以前的人真的很厲害,他們為了生存很有毅力。我要珍惜先民過去的努力,也會讓金山的文化延續下去。
3.游生:我很喜歡金山的「蹦火仔」文化,我自己家裡與有捕魚,長大後想要為金山的文化多付出心力,把金山的文化發揚光大。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