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06
葉片數:4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4
4
4
4
4

農村藝趣~致敬《拾穗》

發表日期:2020-11-23
發表人:silvia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文藝活動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郭盈君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年8月~109年10月
  • 參與人數:14

目標:

認知
1.瞭解稻米的成長過程。
2.食農教育與藝術跨領域整合,認識西洋美術史巴比松畫派的藝術家米勒。
3.認識十九世紀法國米勒的作品《拾穗》,並能詮釋畫面內容。
情意
1.透過學校實際的食農種稻活動,讓學生參與稻米的一生,親自體驗農忙的辛勞。
2.學生親自體會農忙辛勞因而培養珍惜食物的精神。
3.學習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技能
1.學習種稻的步驟和維護稻田生態環境。
2.學習集體創作中的構圖比例,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係。
3.嘗試用蠟筆的媒材進行混色創作。

進行方式:

農村藝趣課程結合本校實施多年的食農教育,透過跨領域進行相關主題之整合,因此在此主軸下結合藝文領域作為課程設計發想,以期透過加深加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學習到整合性的知識架構。
  八月份長坑全校師生在返校日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田邊滿滿是成熟的稻穗,全校師生一起在校園旁的田埂間收割,透過行動學習讓學生體會農家生活的辛勞,在炎熱的夏日裡孩子們伴隨著汗珠和開心的笑容,體會粒粒皆辛苦的感動。
  九到十月份美術課程結合食農教育,向四年級學生介紹米勒這位藝術家的生平及其所屬的美術風格流派,和其刻劃農村生活的畫作。藝術鑑賞課程結束後,全班集體創作世界名畫《拾穗》,學習拼圖比例並探索蠟筆的媒材,學習利用其特性堆疊出油畫厚重紮實色彩飽和的肌理感。

成果描述:

老師引導拾穗作品的創作背景,並讓學生激發起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對於《拾穗》作品有更清晰的理解,之後分組集體創作拾穗作品,首先根據比例進行構圖,構圖完成後小組成員開始集體使用蠟筆和水彩兩種不同媒材搭配使用上色。
  完成作品後進行心得學習單之書寫,進行整個課程之反思。

實施心得:

長坑國小在校園旁邊有塊田,這塊田陪伴著孩子度過無數個寒暑,在不同的節氣時令有不同的耕作農事,透過觀察學習讓孩子參與稻米的成長歷程。
  巴比松畫派的米勒描繪了許多貧困卻堅毅生活著的農民身影,透過畫筆讓大家體察市井小民默默付出的辛勞。《拾穗》這件作品指的是在收割結束後,撿拾掉落在地面的麥穗,農民彎腰撿拾的行為,雖然很辛苦,卻是他們珍貴的糧食。本課程著重於情意的啟發,讓孩子從小學習珍惜食物,體會農夫之辛勞,此外為了要培養土質優良的田所以要更加愛護自然環境。

學習者心得:

1.上課主題是:米勒的拾穗,那時我很迷惘,但我捕捉到景色和我畫的人、事、物,這些重要的部分。(四年級 / 黃O緯)
2.我在這個課程中學到的事情有團結力量大、米勒這幅有名的作品叫拾穗、我們可以利用很多形狀或是畫作拼成一幅更大張的畫。(四年級 / 蕭O蒽)
3.我的感想是,我覺得米勒拾穗這個畫在說,農婦為了不浪費食物,辛苦地在農田裡工作,讓我想到我們學校舉辦收割活動的時候。(四年級 / 蕭O蒽)
4.我覺得米勒的畫非常美麗,因為他用了豐富的色彩。我發現畫中的人很合作,我們應該跟畫中的人學習。(四年級 / 張O凡)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棒的生態體驗課程,讓孩子學習如何選擇和珍惜食物,,而更重要的是後續與學生討論如何落實環保作為,以確實降低環境危害發生,愛護地球,感謝老師的引導。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2-0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