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袋燈籠
- 環境議題:資源處理與再利用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41 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策劃/執行人:張育綺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19~3/1
- 參與人數:10
目標:
一、配合學校的元宵節活動,並讓學生認識元宵節的由來。
二、能理解源回收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性。
三、能理解節慶文化與垃圾減量之間的關係。
四、學生能將資源回收再利用,製作出紅包袋燈籠,並且完成謎語出題。
五、學生能發表自身創意理念,並欣賞不同的作品,尊重差異美感。
進行方式:
一、介紹元宵節的由來。
二、說明資源回收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性:
氣候變遷影響環境永續與發展,資源回收再利用,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以及對大氣的污染,進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資源回收再利用,對抗氣候變化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說明節慶文化與垃圾減量之間的關係:
節慶活動通常會帶來大量的垃圾,透過資源回收再利用來減少節慶活動帶來的垃圾量。
四、紅包袋燈籠教學說明:
1.紅包袋燈籠材料說明:蒐集過年不要的紅包袋、竹筷子、橡皮筋。
2.由老師先示範及說明製作方式。
3.老師一邊講解,學生一邊操作,並給予協助與指導。
五、學生完成紅包袋燈籠後,進行作品欣賞與猜燈謎活動。
六、心得分享。
成果描述:
一、每位學生能完成紅包袋燈籠作品。
二、請同學發表製作燈籠的心得感想。
三、同學們能互相協作完成作品,並相互欣賞其他作品,並能進一步玩猜燈謎與作品互動。
四、讓學生培養「回收再利用」意識,了解慶祝節慶與垃圾減量是可以取得平衡。
實施心得:
讓學生將家中不要的紅包袋、竹筷子、橡皮筋進行回收再利用,發揮巧思,將材料組裝成特色燈籠,透過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回收再利用」意識,在慶祝元宵節慶之餘,也能達成垃圾減量,增加學生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促進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
學習者心得:
1.學生A:「沒想到紅包袋可以做成燈籠,既有特色又環保。」
2.學生B:「在製作時,覺得綁筷子的步驟好困難,不過當看到自己完成的燈籠,有股說不出來的成就感,也讓我明白回收再利用的重要。」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