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284
葉片數:10
澆水器:0
推薦提報主題活動提報

評分項目

5
5
5
5
5

校園植物小小解說員

發表日期:2021-05-03
發表人:吉慶附幼

認識校園
  • 環境議題:認識校園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郭怡孜、洪幸華、潘佳涵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9年12月28日~110年1月20日
  • 參與人數:27

目標:

解說植物認養	認-3-1與他人合作解決生活環境中的問題
植物攝影	        美-2-2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植物名稱仿寫	語-1-7理解文字的功能
植物寫生 	認-1-2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自創有毒無毒符號	語-2-5運用圖像符號
植物感官體驗	認-1-2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標示植物生長位置	認-2-2整理自然現象訊息間的關係
校園植物解說	語-2-2以口語參與互動、語-2-3敘說生活經驗
解說書贈書儀式	社-3-3關懷與尊重生活環境中的他人

進行方式:

第一週【語文區活動引起動機】
1.校園植物配對桌遊
(1)桌遊做法
(2)配對
(3)抽對

2.自創校園植物圖卡
(1)校園植物卡仿畫
(2)校園植物卡仿寫
(3)自製校園植物圖卡

第二週【主要活動】
1.校園植物解說板製作
(1)我的植物名稱仿寫
(2)我的植物寫生畫
(3)我的植物照片
(4)我的植物有沒有毒
(5)我的植物在哪裡
(6)我的植物看起來像什麼
(8)我的植物摸起來怎麼樣

第三週【綜合活動】
1.校園植物解說
(1)室內解說演練
(2)室外實地解說

第四週【延伸活動】
1.校園植物解說小書
(1)將孩子製作的校園植物解說板翻拍輸出成書,同植物同一跨頁。
(2)依照植物在校園內生長的位置編排,並且編有目錄及頁碼,具有吉慶國小校園植物圖鑑的功能。
(3)將孩子拍攝的植物照片作為封面、封底、夾頁。
    
2.校園植物解說書贈書儀式
(1)校園植物解說書導讀
(2)贈書儀式

成果描述:

1.解說植物認養:幼兒能夠經由一人認養解說一種植物,全班分工合作解說27種校園植物。
2.植物攝影:幼兒能夠體驗攝影,並且將拍攝的照片應用於班級共同創作之校園植物解說書。
3.植物名稱仿寫:幼兒對文字的敏感度大大提升,甚至能夠拿著「美人蕉」和「南美蟛蜞菊」的卡片告訴老師裡面都有「美」。對於幼小銜接所需的書寫能力,提供很有效的先備學習。
4.植物寫生:幼兒能夠透過觀察真實植物的特徵,以圖像表徵畫出植物的特色,同時也對植物細微的特徵有更深層的覺知辨識。
5.自創有毒無毒符號:環境教育課程中,教導幼兒安全及自我保護是最優先的課題。幼兒能夠經由討論,歸納出基本的植物採集原則:
(1)有毒的植物都很漂亮。
(2)有毒的植物有白色乳汁。
(3)植物不可以拿剪開的地方。
(4)有刺的植物要小心拿。
(5)植物都不可以放嘴巴。
(6)拿過植物一定要洗手。
甚至校外教學時坐在遊覽車內,孩子還指著窗外的黃蟬說「老師我猜那個植物有毒,因為它太漂亮了。」擁有驚人的類推能力!並能自創全班幼兒都很容易理解的有毒無毒符號標示。
6.植物感官體驗:幼兒能夠透過視覺、嗅覺、觸覺和心裡的感受,記錄與植物互動的經驗,並豐富對植物的印象。
7.標示植物生長位置:幼兒能夠根據繪製校園地圖的經驗,標示植物生長的位置,並且依照標示位置進行所需植物的採集。
8.校園植物解說
(1)幼兒能夠試著用完整的句子,融合譬喻句形和各種形容詞,解說自己認養的植物。
(2)幼兒能夠勇敢的站在人群前面,以足夠的音量說明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使聽者也對校園植物留下印象。
9.解說書贈書儀式
(1)集結幼兒的解說板,翻拍編輯後輸出為校園植物解說書。
(2)將匯集幼兒作品的校園植物解說書,贈送給校長,分享幼兒的成就和喜悅。

實施心得:

吉慶國小附設幼兒園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吉慶國民小學校內,吉慶國小校園生態豐富,幼兒園的孩子們每天上學都沐浴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久而久之自然對校園生活週邊的植物產生興趣。課程主題的挑選,除了孩子對於主題的興趣外,每天都看得到、每天都摸得到、每天都感受得到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那意味著環境中主題課程的養份源源不絕。
    109學年度我們便以校園植物的主題,開啟一整學期的探索。我們有意在學習區布置當中融入大量校園植物的元素作為學習環境的鷹架,例如語文區放有「吉慶國小校園植物翻牌」、「吉慶國小校園植物圖卡」;美勞區放有樹枝、樹葉、種子等各種天然植物素材;組合建構區、益智數學區、積木區則放有校園地圖和校園植物照片;扮演區提供地瓜葉、大花咸豐草等無毒植物讓孩子進行想像扮演。
    起初我們的目標只希望孩子對校園生活週邊的自然產生興趣,然而隨著主題課程的推進,我們發現大部分孩子除了自己認養的植物之外,都有能力解說其他同學認養的植物,漸漸的我們班從1人認識1種植物,變成1人認識27種植物,具備足夠的校園植物解說能力。

學習者心得:

我們看見孩子主動在上、放學的路上,手指眼前所見的植物解說給家長聽。甚至牽著家長說「媽媽妳看這就是我說的鵝掌藤啦!」,不分場所是在校內或校外。家長分享道:「平常問小孩上了什麼課,都只會說去跑步跟吃點心。等到帶他出去外面玩,小孩拉著我們解說風景區內好幾十種植物,才知道他已經會了這麼多。」還會主動找到不認識的植物,要家長幫忙上網查。
    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孩子在每天八小時的上學時間外,自主延伸學習時間、自主計畫探究有興趣的主題、自主尋求資源、自主問題解決,我們認為這是現代孩子必須帶著走的自主探究能力。

補充:

老師與孩子討論,我們現在都知道各種植物長在學校的哪裡,而且知道植物長什麼樣子、叫什麼名字、有沒有毒,還能夠自己採集,但是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包含我們愛的家人、學校的老師。如果我們邀請他們到學校來,他們找不到植物、不認識植物的話,該怎麼辦呢?孩子們便主動說「我們會,我們帶他們去找,我們來跟他們講。」於是促成了學期末的校園植物解說活動。
    為了要統整孩子對於校園植物的了解,也幫助孩子在說明植物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要說什麼,我邀請孩子根據在語文區繪製植物、仿寫植物名稱、自己製作植物圖卡的經驗,一人製作一塊植物解說板。
    然而解說植物最精采的部分,不僅是介紹植物的知識,我希望孩子根據自己與植物互動的感官經驗,豐富他們對植物的理解、加深他們的印象。因此解說板的背面,用類似學習單的方式,一一記錄植物帶給孩子的感官體驗,包含植物看起來像什麼(視覺)、植物聞起來怎麼樣(嗅覺)、植物摸起來怎麼樣(觸覺)、我為什麼喜歡我的植物(感受),相信孩子後設的統整自己感官體驗的同時,更能夠掌握植物的特徵。其中味覺是我們刻意不在課程中著墨的,因為校園內能夠食用的植物僅限於菜園內孩子自己種植的蔬菜,以主題課程而言等待的時間較長且數量較少。同時我們也希望孩子在野外發現不認識的植物時,能夠以自我保護為優先,故暫不引導課程進行味覺體驗。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這套課程太精彩了,幼兒園老師真了不起。共四周80節的課程設計,有條理與脈絡,產出校園植物板及校園植物解說小書,送給校長及學校,更難得的是完整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運用各種感官體驗,動手做,觸發幼兒學習動力,讓家長也感受到孩子們的不一樣,豐富的課程成果及學習成效,值得推薦。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05-06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