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01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2
2
2
2
2

美哉人生---從欣賞的角度看環境

發表日期:2020-01-09
發表人:林昆岳

環境藝術
  • 環境議題:環境藝術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林昆岳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9.10.24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透過此次活動,讓孩子體會美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種愉悅經驗。
2.透過實地參訪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其附設的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讓孩子在欣賞館藏作品、閱讀其故事的過程中體會藝術之美。
3.運用做中學理念,讓孩子走出課本,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題,發現、探索、體驗、整合生活中的美,以提升孩子的美感素養,近一步理解環境的倫理價值。
4.透過美的欣賞與感受,讓孩子學習真誠的讚「美」,同時提升孩子的品格修養,使生活更加美好。

進行方式:

一、戶外教學行前引導課程包括,藝文領域「人生百態」單元,讓學生學習觀察生活周遭環境,透過不同的職業、性別、身份的人物,觀察他們的生活與工作,是否有令人感動的畫面,並透過速寫方式,將人物瞬間姿態記錄下來。
二、配合華語文教學單元「品格修養」進行文本閱讀〈神奇的藍絲帶〉、〈跑道〉、〈說話也要停看聽〉、〈朱子治家格言選〉,透過國外真人真事、校園生活的故事、探討說話禮節的文章以及古代學者的治家格言,讓我們了解欣賞與讚美、互助合作、說話態度及待人處事的禮節,有助於提升品德涵養,充實自我的身心靈,讓生活更美好。
三、參訪北美館戶外教學,透過館方安排的「我畫你畫我畫室」進行手作,並參加「面對面」特展的導覽,將自身與美學做結合,再透過欣賞常設展來獲得「美」的愉悅經驗,進一步將美的感受運用在欣賞大自然的環境美學當中。

成果描述:

一、學生能透過華語課文本的閱讀,學習真誠的讚美與欣賞,能與團隊合作,能掌握說話的禮節,進而對自己負責,對周遭的環境負責,期許自己朝著更好的目標前進。
二、學生透過北美館的特展與常設展,了解到自身與藝術品之間的連結,體會美的感受後,能擴展到從生活周遭環境去發現美,提升自身的藝術與文學涵養並且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實施心得:

一、「美學教育」是現今教育體制內所欠缺的部分,唯有走出教室,走出文本,實際去體驗,去觀察,才有辦法在學生的經驗中落實。
二、「環境倫理」看似艱澀、隱晦,但其實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出現,唯有我們自我提高自我的品格涵養,才有辦法去體驗環境美學,並藉由文學作品的提示,在生活中實踐理解環境、欣賞環境與尊重環境的倫理價值。

學習者心得:

甲生:藉由參觀北美館,讓我知道每個藝術家看待物品的想法是不同的,每個人去欣賞藝術品的角度也不同,會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乙生:去了北美館之後,讓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藝術品或大自然之中的美學,以前我都不會想去森林玩,但現在我很想去森林中發現美。
丙生:學習欣賞美的事物,在思考的時候會心情會更加平靜,就可以思考的更深入。
丁生:在北美館中會發現很多新奇的事物,讓我的心情變得很美好,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去欣賞生活周遭環境,感受不同的美景。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延伸課程內容,規劃戶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實際去體驗和觀察,感受生活之美,環境之美,未來就有機會改變他們的態度,甚至進一步影響行為。感謝老師的提報!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02-18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