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53
葉片數:5
澆水器:1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5
5
5
5
4

大觀小農夫體驗

發表日期:2024-07-04
發表人:雨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史瑀祝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年3月1日-6月28日
  • 參與人數:400

目標:

1.能對種子及校園內常見的植物有所認識。
2.能知道種植前需準備的工具。
3.能知道種植時的注意事項。
4.能知道如何照顧種植的植物。
5.能知道植物在環境中的功能及影響。
6.能知道農作物種植的辛苦而愛惜食物。

進行方式:

1.利用春天介紹季節別進行種子的認識。
2.認識校園內常見的植物。
3.選擇此季節適合種植的植物或是蔬菜。
4.土耕種植先為盆子放入一半的校園土壤,另一半為培養土,培養土拌入透過廚餘熟化機製做出的肥料,再將種子種入,並約定好每天喝水的時候,也讓自己組別種植的植物喝點水。
5.水耕種植的蔬菜先從菜盤中取出,將根部的土洗乾淨,避免水耕管線阻塞,再將根部用水苔包覆,放入定植籃,放入管子中。
6.土耕種植-每日為植物澆水,並放置在陽光可照到的位置,定期施肥。
7.水耕植物-到農園檢視水流狀況。
8.進行採收。
9.運動會當天由志工協助販售。
10.期末由營養師進班進行營養教育,並指導學生利用原有午餐進行變化,製作紅藜、芝麻豆皮壽司。

成果描述:

1.認識常見的種子,如黃豆、黑豆、紅藜、小麥、芝麻等。
2.能說出常見的野花野草,如大花咸豐草、紫花藿香薊、酢醬草、艾草等。
3.能種植並收成蔬菜。
4.知道如何利用廚餘製作肥料的過程,並能應用肥料滋養自己種的植物。
5.知道蚓菜共生農園的運作原理,並能種植及收成蔬菜。
6.體驗當個小農夫的感覺,並知道農事的辛苦進而愛惜食物。
7.透過紅藜、芝麻豆皮壽司的製作,體驗收成的喜悅。

實施心得:

春天的校園是繽紛的,百花齊放,加上帶著孩子們種植植物,校園更顯生氣蓬勃,孩子們看似不在意,常常忘記澆水,但是當發現自己種的植物開始長大後,便會湧現滿滿愛心、澆了滿滿了水,讓人啼笑皆非,但也能感受到,孩子會因為植物的生長,增強對植物的關注度,特別是當看到別人的植物開花了,蹲在植物旁看花朵的樣子,也由此發現孩子其實很關注自己親手種植的植物。
在協助賣菜的過程,當家長聽到是孩子自己種的,馬上二話不說掏出錢來買,孩子看到原來種的小菜苗,長成可以售出的一大把蔬菜,臉上喜悅的表情也是令人難忘。
平常午餐有時會剩較多,但是配合著課程,用原有的紅藜飯加上一點點芝麻點綴,只是多了把這些食材包入豆皮壽司,每個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在還沒開動前一直喊著好香,也真是有趣,期待下次與營養師及導師合作,能產生不同火花。

學習者心得:

1.我們這一組的芝麻長出來了,我每天去喝水的時候都有順便澆水,希望他趕快長大。
2.紅藜種子好小顆,要去重的時候有同學還不小心打翻,好難撿,老師幫忙撿再種到土裡,好好玩。
3.我們這一組種豆子,我們有輪流澆水,還把它拿去曬太陽,這樣才會趕快長大。
4.我們的黑豆長不高,所以老師請學務處老師帶我們去把廚餘做成肥料,幫黑豆加肥料,給它們營養。
5.老師第一次帶我們去農園的時候,說蚓菜共生是用蚯蚓的大便水來澆菜,有些同學都在笑,可是看到菜長大了,我們都覺得很神奇,所以我摘了10片回家給阿嬤煮。
6.田老師帶我們去校園找紫花藿香薊,可是因為除草的叔叔太認真除草了,所以沒有找到有開花的,只找到葉子,有點可惜。
7.學務處老師今天帶我們去幸福心花園旁邊的小房子,裡面有2台機器,有很香的味道,我們排隊把沒吃完的飯倒進去,很好玩。
8.這次自然課要種菜,老師給我們每一組一個盆子種小白菜,可是小白菜都長不大,我們還有去農園種菜,要先把根洗乾淨,在用水苔包起來放進盆子,放到管子了,好像農園種菜比較輕鬆,會自動澆水。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植物種植的課程每校都有,但大觀的種植課程是一系列的完整規劃。
    
    從種子的認識到種植植物的挑選,如何製作堆肥、如何施肥、如何採收,最後如何成為餐桌上的食物,讓學生體會從土地到餐桌的歷程。
    
    不僅認識自然的循環,也瞭解食材得來不易及植物種植過程的辛勞,最後還與家長合作進行蔬菜販賣,跨領域結合生活、自然、數學等多領域,既有趣又有意義,老師辛苦了!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7-1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