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229
葉片數:3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3
3
3
3

友善動物小學--環境教育分享

發表日期:2013-11-15
發表人:吳煜明

  • 提報分類表:演講/講授
  • 策劃/執行人:吳煜明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13/11/15
  • 參與人數:90

目標:

1.了解人與動物依存關係。
2.認識校園動物能與學童的互動關係。
3.與動物相處友善行為的五個原則。
4.校園動物飼養注意要點。
5.如何藉由教學建立校園建立人與環境的關係。

進行方式:

1.從演講者的校園動物中分享小朋友與動物的互動關係以及孩子們的發現。
2.分享動物園區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個區域的建設過程,說明學校環境的經營需要計畫和實踐力。
3.問答遊戲:與學童討論從實驗學校中發現所得有關的知識分享與問答。
4.學校的動物與環境產生的變化:
(1)飼養的環境。
(2)飼養的動物種類。
(3)動物生命產生危機的狀況,如何處理及應對。
(4)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引導孩子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
5.透過教學建立校園建立人與環境的關係。
(1)相關性的教學活動實錄分享:自然科學觀察,藝術與人文寫生課以及資訊融入簡報記錄觀察成果。
(2)校園的變化:從過去只有校舍跟大型植栽,因為老師,工友以及小朋友一起努力,完成了友善動物小學的概念學校以及水生植物池的建構完成,讓學校成為更具生命力的學習場所。
(3)經過共做的過程,孩子們更懂得了解,欣賞並且對生命產生較為正面的互動。

成果描述:

1.學童從未發想過能在校園裡抱起一隻羊,或摸摸小動物的校園生活,所以覺得十分好奇別的學校怎麼做到的。
2.老師也被引發了更不同的教學動機,覺得教學應該更加活化病更具有實踐力。
3.友善動物的主題,明確的對於友善對待動物的目標十分具體:環境 生存權 被尊重 同理心等,十分多元且明確。
4.知識的傳遞雖然是快速便捷的方式,若能如演講者分享的實作案例般具有觀察及探索的精神,知識對於個人更具有存在的價值。

實施心得:

因為環境教育的議題,常常在課程中談有關環境變遷的問題,學生的背景知識不足情況下,於是選擇孩子們較有興趣的主題希望引發孩子們對生活環境的認識。在這次演講中,小朋友看到了其他學校的小朋友能在校園裡抱起一隻羊,或摸摸小動物的校園生活十分羨慕外,也覺得十分好奇別的學校的生活。
    從演講者眼中閃爍的熱情光芒,使得參予的老師們也被引發了更不同的教學動機,覺得教學應該更加活化,很多教學可以讓孩子們更有感受力會更加有影響力。
而友善動物的主題,明確的對於友善對待動物的目標十分具體:環境 生存權 被尊重 同理心等,讓孩子們回想在田野間常常會惡意對待小動物的錯誤行為產生了反省力十分令人感動,也覺得這個課程引發了孩子們對生命的尊重意涵。
4.其中養鵝的課程模組,從飼養-觀察-實驗-紀錄-發表,充分將對於動物關切的議題用不同的學童角度分享及發散作用觸動了筆者希望將自己過去的課程執行更加主題畫及系統化整理的動機。

學習者心得:

阿如:浣熊的由來原來是他喜歡洗手,真可愛,原來動物的名字不是隨便取的。
小霖:我以前養過黃金鼠結果死掉了,其實我很難過,但是今天聽完我覺得是因為我不夠清楚怎麼照顧他,那時候應該先弄懂照顧牠的方式才不會害死牠。
小東:要是學校能養幾條羊,除了下課可以跟羊玩,學校的草就不用工友叔叔很辛苦的一直割草,也很環保。
阿菘:我覺得不管照顧動物或植物,只要是生命就應該負責任的照顧好。
小平:我覺得他們學校的小朋友很幸福,都能夠和不同的小動物接觸。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很好的課程分享,讓小朋友認識動物的習性及飼養所需的條件,幫助學生認識我們常接觸的動物。不過既然已經教學了也要發揮功能,例如心得中所敘寫的學校可以養幾條羊,來避免工友除草的辛苦,恐怕沒達到效果,反而是造成新的問題,一隻羊的食量多大恐怕在這個教學中未呈現,所以學生的反應異想天開,也似乎還沒完全了解此課程所需達成的目標,可能需要適時的機會教育。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3-11-20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