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海龜 從小做起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賴欣怡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容易
- 實施期間:113/04/16-4/23
- 參與人數:60
目標:
1.能認識台灣海域常見的海龜種類,了解保育海龜的重要性。
2.能透過影片欣賞,了解海龜因受到氣候環境改變、海水溫度升高,造成海龜的生態影響與改變。
3.藉由課程,了解氣候暖化造成環境生態變化,並討論因應之道。
4.能透過檢視海龜的生活環境,知道如何保護海洋環境。
進行方式:
1.以繪本「小海龜的逆襲」為主題,藉由繪本內容,讓學生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透過班級共同討論,加深對於海洋保育的觀念。
2.教師藉由繪本中出現的海龜人物,介紹台灣常見的海龜種類-包括綠蠵龜、赤蠵龜、欖蠵龜、革龜以及玳瑁。
3.教師播放海洋教育影片,透過影片內容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人類所丟棄的塑膠袋等汙染物,會對海洋生物造成極大的危害。且因溫室效應升高,也造成海洋生態改變,影響海龜的環境與生態。
4.分組討論要如何減緩溫室效應,且從生活中做起。
5.教師介紹海巡署救難保護專線-118,讓學生認識專線的使用時機。
6.教師發下課堂內容學習單,讓學生習寫,並檢視學習成效。
成果描述:
1.學生了解人類所製造的垃圾,在海裡常被海龜等海洋生物誤食,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2.學生了解人類製造的垃圾及海水溫度升高會導致海洋環境改變,造成海龜棲息地被破壞。
3.學生知道即使年紀尚小,也能盡一己之力做好環境保護,減緩溫室效應,以減少因全球暖化造成海龜及海洋生物的傷害,例如可以從減少減碳生活做起,做好資源回收。
4.學生認識海巡署救難保護專線-118,若有海洋生物需要救助、或被非法捕捉時可通報。
實施心得:
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中,以「小海龜的逆襲」電子繪本作為介紹,讓學生透過繪本內容,跟著海龜村民們一起檢視海洋環境受到汙染會對海洋生物造成何種危害,並從中認識台灣常見的海龜種類,並學會如何愛護、保育海龜。
透過課程及影片介紹內容,學生學習到即使年紀尚小,只要能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做好垃圾減量、回收分類等減碳行動,只要能減緩溫室效應,就能使海水溫度不再升高,對海洋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藉此增強學生對海龜保育及愛護海域環境的關懷之情及意識。
學習者心得:
學生A-原來做好垃圾分類,就能減少碳排放,海水溫度就不會越來越高,海龜也不會受到影響。
學生B-我本來以為丟到海裡的垃圾沉到海底後不會造成任何汙染,原來並不是這樣的。
學生C-我又學到一個新的保護專線電話-118,可以在看到有人欺負海洋生物的時候使用。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