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9
葉片數:3
澆水器:1

評分項目

3
3
3
3
3

稻米收割體驗活動

發表日期:2022-07-01
發表人:小咪

農村生態
  • 環境議題:農村生態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蔡明媚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年12月
  • 參與人數:113

目標:

1.觀察稻米的特徵,發現農作物和我們生活文化的關係。
2.了解稻米的成長環境。
3.透過稻米收割體驗活動,學習收割稻米的方法與步驟。
4.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

進行方式:

(一)割稻體驗活動行前說明。
   1.學生分組:全班分成四組,每一組約收割四排水稻。
   2.分配工作:每組第一位同學收割後,後面的組員負責將稻穀送至打榖區排列整 
      齊,各組員輪流收割。
   3.教導如何使用鐮刀。
(二)割稻體驗活動
(三)打榖:
     1.教師解說:收割後的榖粒,需經過打榖的動作,將榖粒和稻桿、稻葉分離。
     2.分組活動:
      (1)各組依序進行打榖的動作。
      (2)學習如何捆稻草,並擺放整齊。
      (3)將散落的稻穀堆放成排,並經過不停反覆翻耙,直到所有榖粒曬乾。

成果描述:

1.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2.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3.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
4.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
5.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6.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實施心得:

稻米不僅是是食物,也是各種慶典和信仰的象徵,也是臺灣社會許多層面的基礎。從過去到現在,米和人民的生活相結合,在臺灣人的世代中,米食文化也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例如糕粿→米漢堡),但仍和臺灣人民的生活緊緊相連在一起。

學習者心得:

台灣之水稻田除稻米糧食等之生產性機能外,尚具有涵養地下水源及安定河川流況、調蓄暴雨洪水減低下游排水尖峰流量、淨化水質、調節微氣候、防止土壤沖蝕、洗鹽及提供水鳥庇護、繁殖、覓食場所等生態性機能,也具有提供農村良好居住環境及美麗景觀等生活性機能。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親身體驗與觀察最容易讓學童印象深刻,讓學童深入了解農作物和我們生活文化的關係。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2-07-05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