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節
- 環境議題:颱風
- 執行方法:數位遊戲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吳幸祝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 年 10 月份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了解颱風來了會帶來什麼損害並學習防颱方法。
2.針對颱風災害,與同學討論如何預防與追蹤。
進行方式:
六年級第一單元認識颱風
1. 播放«納莉颱風»影片,讓學生了解強颱侵襲後所面臨的傷害及問題。
2. 請學生分享影片心得及內容。
3. 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防颱工作如何進行
4.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避免災害擴大
5. 學生上台發表
6. 教師歸納:預防強颱帶來災害平時就要將門窗及懸掛物等容易脫落的物品綁好或固定好,平時疏通水溝作好水土保持,從生活中做起,才能降低災害發生。
成果描述:
以影片提起動機、引發思考,利用同儕討論互相激盪出可解決的策略,並透過樹狀圖整理節防颱工作之策略。
實施心得:
透過影片及小組討論,從不同角度探討防颱問題,並在觀看影片後開放討論。討論的範圍有四面項:1.颱風帶來的益處2.損害,3.如何預防與4.如何追蹤。高年級學生已經接觸過相關議題,具有一定程度的先備經驗,搭配資訊查找與應用科技讓學生更快理解,因此教學重點在於探究問題的邏輯思維練習,及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
學習者心得:
1. 透過影片及觀看後的團體討論我們更知道,颱風來時應該如何應對。
2. 平時要注意家裡附近的水溝要清理與疏通,颱風來才不會因為阻塞造成淹水
3. 討論過後更釐清許多疑問,之後上台報告也更加清楚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