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綠手:凱米災後校園重生
- 環境議題:颱風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陳秀儀/三年級全體師生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20240729
- 參與人數:70
目標:
1. 觀看莫拉克風災影片,了解自然災害對台灣的巨大影響。
2. 認識凱這次米颱風過後引進西南氣流的危險性及其影響。
3. 提高對極端天氣的警覺性,增強防災意識。
4. 理解災後重建和校園整理的重要性。
5. 培養同理心,激發參與學校服務的責任感。
進行方式:
1. 觀看與討論:
- 播放莫拉克風災紀錄片
- 引導學生討論影片內容
- 比較莫拉克與凱米颱風的異同
- 總結颱風及西南氣流的危險性
2. 實地考察:
- 組織學生安全地巡視受災校園
- 記錄損壞情況和需要整理的區域
- 討論可能的整理方法和注意事項
- 制定初步的校園整理計劃
3. 分組規劃:
- 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整理小組
- 每組負責特定區域或任務
- 討論並制定具體的整理策略
- 準備所需的工具和防護裝備
4. 清理行動:
- 進行安全教育和器材使用說明
- 各組按計劃開始清理工作
- 教師巡視指導,確保安全
- 記錄整理過程,拍攝前後對比
5. 反思與分享:
- 整理完成後進行小組分享
- 討論清理過程中的挑戰和收獲
- 反思災害預防和應對的重要性
成果描述:
1. 提高防災意識:
- 學生能夠識別颱風及西南氣流的危險性
- 了解自然災害的潛在影響和防範措施
- 在家庭中分享所學,提高家人的防災意識
2. 校園環境改善:
- 完成受災校園的全面清理
- 修復輕微受損的設施
- 創造一個更安全、整潔的學習環境
3. 團隊合作能力:
- 學生展現出優秀的團隊協作精神
- 有效地分工合作,提高整理效率
- 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集體責任感
4. 凱米風災後校園環境意識提升::
- 認識風災對校園設施和環境的具體破壞
- 理解迅速恢復校園環境對學習的重要性
- 理增強對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的敏感度和應對能力
實施心得:
在這次的災後校園復原活動中,學校行政團體深刻體會到學生的力量與潛能。透過三年級(準備升四年級)合作,學生們不僅積極參與清理工作,還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和團隊精神。在活動中,班級導師引導他們設定明確目標,並提供必要的支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貢獻是有價值的。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在反思分享中表達了自己為校園重生的感受,這讓學校感到欣慰。這次經驗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也讓學校行政團體更加明白如何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潛能,未來學校行政團體將繼續探索更多類似的學習服務的機會。
學習者心得:
1. 甲生:整理校園時,我和同學們一起搬運倒塌的樹枝,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2. 乙生:凱米颱風引進西南氣流,把校園大樹吹倒,場景令人震驚。我深刻體會極
端天氣威力,決心學習更多防災知識。
3. 丙生:原來颱風後的西南氣流也這麼危險!整理圖書館時,看到一些書籍被淹壞
了,我感到很心疼。
4. 丁生:在清理過程中,我和同學們互相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學會了如何正
確使用各種清潔工具,也了解了災後學校環境中積水處潛在的危險。
5. 戊生:凱米颱風引進西南氣流,把校園大樹吹倒,場景令人震驚。我深刻體會極
端天氣可怕,
補充:
這次以凱米颱風肆虐過後請五甲師生協力重生校園,讓學校行政團隊深刻體會到災害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戰性。通過觀看莫拉克風災影片和親身參與校園重建,學生們不僅理解了自然災害的破壞力,更認識到氣候變遷帶來的迫切挑戰。
令導師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們在校園整理過程中展現的團結精神和創新思維。他們不僅積極參與清理工作,還主動提出改善校園防災設施的建議。最令人欣慰的是,看到學生們的環境意識和校園責任感明顯提升。
這次經歷不僅是一堂生動的防災課,更是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公民的寶貴機會。未來,學校會持續將防災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為建立更安全、更具韌性的社區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