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動物尊重生命
- 環境議題:動物保護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謝皓衡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11.02~110.11.16
- 參與人數:8
目標:
1、能認識望遠鏡的使用方式。
2、能透過觀察與欣賞,認識校園中不同種類的動物。
3、能透過觀察與繪畫與記錄不同種類的動物。
4、能透過討論找出對動物正確的行為,從中學會尊重生命的重要。
進行方式:
1、先讓學生運用工具觀察校園中的動物。
2、接著讓學生觀察動物的運動方式和特色。
3、同時將將拜訪的動物的外型畫下來並記錄在表格中。
4、最後討論出對動物正確的行為,落實愛護動物學會尊重生命的重要。
成果描述:
1、學生能正確的運用望遠鏡觀察動物。
2、學生能透過觀察畫出動物的外觀和特質。
3、學生能完成動物的觀察紀錄小檔案。
4、學生能知道要愛惜校園中的動物,並學會尊重每一個生命。
實施心得:
教師與學生共同觀察和尋找校園中的動物,欣賞到臺灣藍鵲、黃鶺鴒、蝌蚪、蚱蜢等昆蟲和動物。學生選擇動物後,運用望遠鏡或是肉眼觀察動物的特徵或是運動方式,藉此畫下動物和完成學習單。各種動物的觀察代表了校園中的動物多樣性高,教師也與學生討論如何愛護動物的方法,包含:不隨意觸碰和捕捉、若觀察後要將動物們放回大自然中、不要破換動物生存的環境等。由師生間討論,讓愛護動物學會尊重生命的觀念常駐於學生的想法中,能讓動物們更安全的活動校園和大自然中。
學習者心得:
學生一:我第一次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學生二:臺灣藍鵲有漂亮的尾巴。學生三:蝌蚪有的有腳有的沒有腳,有腳的已經要變青蛙了。學生四:我很喜歡蚱蜢,但是不可以抓牠,因為牠會不舒服。學生五:我看到六隻臺灣藍鵲在樹上飛。學生六:我學到要愛護動物,他們才會更喜歡在我們的學校裡。學生七:我在觀察蝌蚪時不小心把橡皮擦掉進池塘裡,下次我會更小心。學生八:我學會要安靜地觀察動物,才不會打擾到他們。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