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祝福-帶領學生參訪樹林家樂福並了解「食物轉型計畫」
- 環境議題:綠色採購與消費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林作逸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11.14
- 參與人數:40
目標:
1.增強學童對綠色採購與永續消費的認識,理解環保行動的重要性。
2.透過「食物轉型計畫」了解食品產業鏈中的環境責任,包括動物福利、生物多樣性及包裝減量等核心議題。
3.培養學童關懷生物生命與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激發其環境保護行動力。
4.鼓勵學童向家人分享學習成果,推動家庭實踐永續消費理念。
進行方式:
1.戶外教學參訪活動
(1)由CSR專員Zoe講解,介紹環保袋的重要性及塑膠袋回收機制,鼓勵學童從生活細節實踐減塑行動。
(2)標章辨識學習:學習FSC標章意義及賣場貨架上顏色標籤分類,提升綠色消費的敏感度。
2.專題解說與互動
(1)解說家樂福「食物轉型計畫」的五大面向,包括非籠飼雞蛋、透明吐司及石虎友善香蕉等永續商品的生產背景。
(2)介紹食品產業鏈上下游的連動模式,分享支持中小型生產者與合作食物銀行的具體案例。
3.體驗與實踐
(1)試吃環保理念支持下的產品,深化學童對「負責任生產」與「動物福利」的理解。
(2)鼓勵學童發現賣場中的永續商品並了解其包裝減量、生物多樣性等價值。
成果描述:
1.學童環保意識的提升
(1)學童能辨識賣場貨架標籤及商品包裝標章,理解各項標章背後的環境意義。
(2)學童對減塑行動有更深的認識,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行動。
2.支持永續產品的認同感
(1)學童學習到非籠飼雞蛋、透明吐司等產品的永續價值,對食品產業的負責任行動表示支持。
(2)有學童表示願意帶父母一起選購有永續標章的商品,影響力延伸至家庭。
3.對永續願景的共鳴
活動中,學童認同家樂福「成為食物轉型領導者」的願景,表示願意行動支持綠色採購與消費。
實施心得:
1.教學效果
(1)戶外教學的情境化學習方式生動有趣,幫助學童深入理解永續消費概念。
(2)CSR專員的專業講解與互動設計吸引學童參與,促進學習成效。
2.改善空間
未來參訪建議加入動手操作環節,如設計屬於自己的永續標章或進行簡單的分類挑戰,讓學童有更多參與感。增加對學童提出問題的鼓勵,深化討論,激發批判性思維。
學習者心得:
1.「我學到了環保袋和回收塑膠袋的重要,下次買東西一定會帶環保袋!」
2.「家樂福有透明吐司和石虎香蕉,原來食物可以這樣影響動物和生態,我也想吃這些!」
3.「看到不同顏色標籤很有趣,我會跟爸媽分享這些標章的意義,讓他們也買環保的東西。」
4.「我覺得剩下的食物給食物銀行很好,不會浪費,還可以幫助別人!」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