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693
葉片數:2
澆水器:2

評分項目

2
3
2
2
2

跨世代的淹水經驗-從空軍三重一村的防洪樓談起

發表日期:2020-11-11
發表人:吳怡慧

認識社區
  • 環境議題:認識社區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J37 理解氣候變遷對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具體影響(生態、水資源、生活、健康、農業、地景)
  • 策劃/執行人:吳怡慧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2020.01-05
  • 參與人數:90

目標:

認識並理解眷村環境永續議題
探究自然的變化對人類居住環境的改變

進行方式:

一、島嶼的集體記憶(PPT、訪談)
透過島記三提問引起動機、播放影片:透過阿公阿媽的訪談,了解過去的環境與現在最大的改變為何?例如:以前颱風來了,三重一定會淹大水,為什麼現在變得比較少了?(二重疏洪道的設置後淹水機率變小,但氣候變遷下,仍有淹水的經驗。所以人定勝天是對的嗎)


二、空軍三重一村line@自導式課程(戶外教學、line@科技)
戶外教學:發下QR code請各組掃描後,就會出現第一道題目。前往指定地點找尋答案後輸入,就會自動跳出第二道題目。請學生找出眷村中的防洪樓設計,並回答為什麼會有防洪樓?(因為空軍一村靠近淡水河,每當大雨或颱風就會淹水,村民就跟國防部申請加蓋防洪樓)

三、真人圖書館(專家演講)
教師介紹空軍三重一村保存的行動推手董俊仁先生,分享其推動眷村文化保留14年來的心路歷程,特別是一村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互動的演變,整個村子風貌的演進,跟自然改變的關係。

四、一重奏--將記憶成為繪本(繪本製作)
教師引導學生繪本故事腳本寫作方法,然後由各組創作跟回憶有關的故事,請從阿公阿媽的訪談、空軍三重一村的課程作為故事發想(引導學生以颱風、防洪樓等淹水的議題為中心)。

五、二重奏--帶德國朋友去眷村(國際教育、戶外教學)
老師發下由三重高中教師自行研發的在地全球化課程手冊及平板給各組。發下QR code後先請各組掃描加入Air Force Go!Go!Go!群組。並解釋眷村房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改變

六、三重奏-眷村解說行動與展覽(戶外解說、展覽)
教師發下反思回饋單,從眷村的永續發展角度深入思考環境議題。過去三重的淹水問題靠防洪樓或二重疏洪道解決。但為什麼現在我們有時仍受淹水之苦。因為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會影響人文景觀,超出人類預測值。以"人定勝天嗎?"去看眷村的過去與未來。

成果描述:

在教師社群共備之下,本課程已經走入第二年。第一年主要透過島嶼的集體記憶這套課程模組做引起動機,讓學生探討記憶與未來的關係。然後藉由真人圖書、新興媒體載具line@自導式課程、參訪體驗來認識生活中這個獨特的眷村文化,對空軍三重一村產生認同與連結。進而透過固定的德國師生來訪,我們也指導學生帶領遠方來客體會台灣僅有的眷村文化,進行別具台灣特色的國際交流。其中,我們以"三重的淹水記憶"作為世代交流的主題,從阿公阿嬤當年的淹水經驗,對照學生現今的淹水經驗,點出氣候變遷下,只有真正保護自然景觀,才能讓環境永續、人類居住環境永續。

實施心得:

感謝委員的建議,其實我們在引導學生做阿公阿嬤的訪談時,就有學生報告阿公阿嬤談到小時候的淹水經驗。當時課堂上也有分享過身為三重人老師,小時候的颱風經驗就是要幫助經營鐵工廠的爸爸把引擎往上架高,然後都能在颱風天時,在二樓觀賞一樓變成小河的回憶。引導學生分享他們的淹水經驗。老師過去的淹水經驗因為二重疏洪道的建立改變了,但學生的淹水經驗從何而來?是都市規劃設計不足?還是氣候變遷下的影響讓極端氣候變得不可預測,地質脆弱的台灣可能變成"氣候難民"嗎?

學習者心得:

這是一套踏出教室、走入生活的素養課程。過程中,學生得到很高的成就感。策展後,學生說: 「這次的活動策展,我們覺得很新奇。以往都是看別人做,這次卻是自己來。在布置的過程中,也更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非常享受在其中」、導覽解說後,學生說:「聽完我們的導覽,家長們也誇獎我們說很棒、很喜歡這樣子導覽,短短的時間就了解眷村的歷史,真的很好。而且這樣的導覽活動也獲得新本市文化的讚賞」。

補充:

空軍三重一村是全台灣第一個眷村文化保留園區,眷村文化這個台海兩岸歷史演進下可說世上獨有的產物,在社會變遷下也逐漸凋零。在環境教育這一塊,經由委員的建議,我們從眷村中的"防洪樓"扣緊環境議題,進而探討人定勝天v.s.氣候變遷究竟如何分出高下。並透過一部動畫(海水越淹越高,人的房子越蓋越高)來看眷村過去的防洪樓設計、現在的疏洪道,人類現在究竟可以做哪些事來與自然共存。也在10月25日受空軍三重一村末代村長的邀約,到一村跟第一代第二代村民分享經驗時,請學生特別針對淹水經驗,來邀請村民進行口述歷史的訪談。以這樣的角度切入,帶領學生思考氣候變遷議題。照片中就有一張是學生擔任解說員,跟社區居民分享眷村中"防洪樓"的由來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謝謝老師用心的規畫,但提報內容著重於歷史人文面向,此平台的提報主要是聚焦在環境教育面向(1.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2.環境知識概念內涵3.環境倫理價值觀4.環境行動技能5.環境行動經驗)建議再補充說明此措施讓學生在環境教育上的啟發與改變喔。辛苦老師了!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0-13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謝謝老師的用心,藉由參訪空軍三重一村,一來活動場域中的體驗活動所賦予的教育意義外,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相信更啟發學生對環境教育學習的興趣。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0-11-13
  • 吳怡慧
    感謝委員回饋
    感謝委員的回饋,藉由這次的經驗,更加開拓我們在眷村課程的面向!感謝~~^_^
    發表人:吳怡慧
    發表時間:2020-11-13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