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64
葉片數:5
澆水器:0
推薦提報

評分項目

4
5
5
5
5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110年「學海無涯●唯親是方」體驗課程

發表日期:2021-11-12
發表人:大忠國小

海岸海洋海島
  • 環境議題:海岸海洋海島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策劃/執行人:邱文鳳、邱聖芬、游世薇、江靜茹、陳佳慧、張馨仁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10.29
  • 參與人數:142

目標:

配合「向海致敬」政策,鼓勵國人「淨海、知海、近海、進海」,利用國
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下稱海科館)之天然山、海資源配合科學、科技、生物、
生態及環保等課程內容,強化國中小學生參與各項海洋體驗課程及交流活動,
學習親近海洋、向海學習,引發學生熱愛海洋之情操,增進學生探索海洋知識
的興趣,進而達到善待海洋、珍惜海洋資源,提昇國中小學生之海洋教育素養。
因此海科館提出「學海無涯‧唯親是方」計畫,藉由戶外體驗親海活動及室內
體驗海洋相關課程來瞭解如何面對海洋、知道目前海洋的困境、海洋的資源、
如何安全地與海洋共處、如何安全地進行海洋休閒遊憩,甚至成為海洋公民學
家進行海洋的研究。

進行方式:

「知山識海大探索」行程表--4 小時
時間 地點 體驗課程 課程內容
09:15-09:25 海科館教育場域 報到
09:25-09:30 海科館教育場域 介紹環境 認識海科館
09:30-12:30 戶外場地 知山識海大探索 海洋生態/環境探索
教育體驗課程
12:30-13:30 海科館教育場域 用 餐
13:30 填寫完問卷感想後活動結束

成果描述:

海科館前身是北部的火力發電廠,目前館中還留有原建築,訴說著歷史。海洋博物館的建築外貌,竟然是一艘漁船,巧妙的建築呼應漁港的意象,讓學生喜愛不已。
感謝知山識海大探索的活動導覽、服務的志工,在專業及細心的服務下,學生所學滿滿。

實施心得:

506班江O茹老師
這次參加海科館—知山識海大探索,共分三個課程:
一、貝感新奇—認識貝類的生活環境及特色,手繪貝殼鑰匙圈DIY
    進到教室,每個孩子可以拿一個貝殼,找到座位後準備開始今天的第一堂課程。有的孩子拿著筆記本,專注的記錄講師講述的重點;有的孩子拿起貝殼傾聽,舉手發問:「為什麼每個貝殼都能聽得到聲音?」也有孩子希望講師可以介紹他手上的貝殼,甚至對於帽螺曾經被大量拿來製成外套的鈕扣感到訝異不已。講述課程結束後,孩子看著貝殼,繪製專屬自己的鑰匙圈圖騰,啟發藝術創作能力,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做出獨一無二的貝殼彩繪鑰匙圈。
二、海象觀察家—認識海上觀測儀器,了解海洋氣象觀測及預報
    第二堂課程,講師帶領孩子認識螺槳、飛翼船、氣象儀。螺槳本是貨櫃輪的「備用螺槳」,當講師說出貨櫃輪大約等於十個足球場那麼大時,孩子們無一不感到嘖嘖稱奇。而第二站講師帶我們參觀飛翼船,飛翼船貼近水面飛行,船身的巔簸較少,時速高達三百多公里,跟快艇時速二十公里做對比,孩子們也是十分驚訝。第三站我們看到海上氣象觀測儀器,講師介紹科學家利用這些儀器監測、觀察各種海洋現象,比如颱風、風浪等。
三、北火漫遊—漫步海科館周圍北部火力發電廠遺跡
    最後一個課程,講師帶我們來到北火廣場,了解海科館的前世今生。原來海科館是由北部火力發電廠改建而成,館內還保留原來火力發電廠的遺跡,保留發電機基座、鍋爐間的鉚釘鋼骨結構,讓新舊建築並存,歷史建築的遺跡保存,讓孩子更能體會北部火力發電廠的時代意義。
    令我記憶很深的是,講師在帶孩子從樓上大廳走到發電機基座的路上,腳踩在樓梯,放眼望去剛好是漁船停泊的漁港,聽到有些孩子歡愉的朗讀起國語課本第五課的新詩:「那漁船兒蝟集的港  那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漁舟啊   小小的腰身  小小的樓。」這次海科館之旅,讓孩子用眼睛去驗證課本提到的風景,也帶給孩子課本以外的知識,讓孩子更有機會探索自己。
505導師  游O薇
坐在教室內,課本、課外讀物雖也能帶領我們飛向更寬廣的世界,吸收不同種類的知識,但實地的走訪、踏查,卻能夠讓所聞、所學,更加深刻內化。感謝館方設計一系列的課程,每個定點皆有一定時間的駐足,不至於走馬看花,講師甚至在詳細解說後,仍不斷詢問同學還有無任何疑問,課程內容紮實,也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感謝有這次的機會參與課程。
502邱O芬老師
來到古與今交會的海科館,讓剛接受過海洋文學洗禮的孩子們得以有印證的機會,今天一系列的課程中,讓孩子知道除了親水的水上運動之外,還有很多是跟生活息息相關,例如貝殼可以磨製成鈕扣,飛翼船未來將朝向能夠量產載客的目飆努力,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能申請到海科館的課程,讓孩子接受海洋的洗禮
509 張O仁老師
       這次的海科館課程初體驗,發現海科館很大,總共有5棟場館,相信有很多好玩有趣的課程與展覽。可惜我們的時間只有三個小時,只能上三堂課。大部分同學最喜歡的是貝殼鑰匙圈DIY和貝殼介紹,透過老師的講解,才認識桌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並知道貝殼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功用。
     參觀海科館,透過老師講解海科館的歷史沿革,與觀察建築內部的新舊結合,更能了解海科館的建築特色。看到同學認真的記筆記、問問題,真的覺得實際到現場探究、觀察與透過解說,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學習方式。
      其實海科館離桃園不遠,一個小時內都可以到達。是個假日親子遊憩學習的好地方;感謝海科館提供經費與人力設計海洋相關課程,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再申請其他的活動,再帶學生去。
508陳O慧老師
      海洋是地球的淨化器,人類食物的糧倉,更是氧氣的最大的製造員,海洋與人類息息相關。臺灣四面環海,與海洋的關係更加密切。
        這學期國語的第二單元就是海洋文化,透過這一次的海科館走訪,讓學生將所學做完美的呼應,孩子帶著先備知識來,並且帶著好奇去探究,這樣的學習既廣也深,符合108課綱精神。
     感謝海科館的計畫,提供孩子這麼棒的學習場域及課程,期待能再一次帶領學生造訪海科館,進行其他方案的學習。

學習者心得:

509林O佑
    星期五早上我們要去基隆海科館,我帶著開心與滿心期待的心情上車,向目的地前進.
      到了海科館第一堂課是海科館的前世今生:原來海科館以前是火力發電廠。第二堂課是認識貝殼還有貝殼鑰匙圈DIY.我們認識許多貝殼,例如:大法螺、寶螺、水字螺……等許多可愛又有趣的備課。第三堂課是了解海上的檢測科技儀器。有介紹螺槳、飛翼船、海上浮標。讓我認識了許多跟海洋有關的知識
      感謝老師的申請,和導覽老師的解說,這次的校外教學我覺得認識貝殼是最好玩的,也了解原來貝殼可以做出許多好看的藝術品和生活用品。聽老師說海科館還有許多有趣的課程,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可以去海科館參加更多元的活動。
50516林O婕
這次的校外教學,我們認識了海洋觀測器具:浮標、海上觀測儀以及飛翼船,還認識到觀測方式有遙測、實測等,遙測即為遠距離測量,紅外線熱感儀及額溫槍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海科館的前身為北部火力發電廠,擴建的發電機室被指定為古蹟,室內的玻璃珠公共藝術則為以前發電機室的輪廓,偌大的空間裡只放著一台發電機,可見當時發電機之重要。
導覽課程後為DIY的環節,講師先帶大家認識貝殼、再提筆畫下喜歡的圖案、造型,最後放入機器中壓製便大功告成。大夥兒拿著自製的貝殼鑰匙圈拍照,留下美好的回憶以供留念。
午餐時間,大家的胃唱起空城計,當香噴噴的便當一發下,老師喊了開動後,全班便狼吞虎嚥起來。
歡樂的時光過得飛快,轉眼間來到旅途尾聲,這次校外教學令我獲益良多,謝謝主辦單位及導覽的師長們,我將牢牢記住這次的旅途點滴,永遠珍藏心中。
508 高O玹
第一節是觀察貝殼,我拿到的貝殼像有著黑芝麻的餅乾,好想偷咬一口,聽著老師的講解,也動手將它繪製在圖卡上,做成鑰匙圈,也把獨一無二的紙貝殼帶回家紀念。海科館不僅有豐富的貝殼標本和展物。更有學不完的知識,都是我以前從來不知道的,今天我所學很充實。

508洪O浩
九點,我們抵達海洋科學博物館,這裡空間寬敞,裡片的動線規劃合宜,讓人逛起來很舒服。展覽館的主題相當豐富多元,從日常生活到深海探險、漁業資源保育……應有盡有。當天的導覽員向我們說明像飛機一樣的飛翼船、從十個足球場大的貨輪取下的螺旋槳,都讓我大開眼界。此外,我也認識了貝殼的多樣性及早期的功能,並且參與了鑰匙圈DIY,今日收穫滿滿,回程時,耳邊似乎還響著海螺低沉悠揚的聲音。

508 邱O容
海洋與我  創作
藍色的大海  可愛的海洋動物
只要去探訪他們
他們就會大大擁抱你的到來

五顏六色的海螺  各式各樣的顏色
海的聲音在迴盪
畫一畫
壓在鑰匙圈內
也壓住了永遠的回憶

海洋環境浮標  保護美麗的大海
海洋氣象即時傳輸浮標  偷偷告訴我們大海及天空的秘密
二十九人「疫」起戶外教學
學到知識
贏得有情
賺到無價回憶

補充: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走出教室實際到海洋科技博物館進行「知山識海大探索」的課程,相當的好。本提案有豐富的教師與學生學習心得,真讓我感佩,學校執行戶外教育非常用心,是一篇具有深度的紀錄報導。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1-11-2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