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4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2
2
2
2

生態池環境改造

發表日期:2024-04-01
發表人:樂秀芬

綠能科技
  • 環境議題:綠能科技
  • 執行方法:專題研究
  • 教育階段:國民中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J29 認知生態的價值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 策劃/執行人:廖立蓁、張致敏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學期中課程實施
  • 參與人數:26

目標:

1. 認識學校生態池(生命之泉)生態環境。
2. 認識能源,並思考如何利用綠能改善生態池周遭環境。

進行方式:

先帶學生至生命之泉進行生態踏查,觀察其生態。過程中學生發現蚊蟲滋生問題,結合生活科技課程-認識能源,帶領學生思考如何透過綠能改善蚊蟲問題。
經過討論,學生決定種植趨蚊植物,包含:薰衣草、迷迭香、薄荷、九層塔、檸檬香茅,並結合資訊科技課程-IoT(物聯網)程式設計概念,設計智慧澆灌系統。系統的啟動需要能源,學生發現生態池位於東北季風迎風處,可以透過地利之便打造風力發電系統。
各組製作模型,模擬生態池的環境,並利用建模軟體畫出風力發電機扇葉草圖,使用3D列印技術呈現。

成果描述:

1.透過課程,學生能關懷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對於環境問題更有感。
2.學生發現自然環境裡雖然有豐沛的綠能,但要將其轉換為可以供人類使用的電,轉換過程並不容易,因此能更加珍惜能源。
3.對於趨蚊植物有更多的認識,透過親自栽種,能了解植物的特性,並比較化學防蚊與天然防蚊的差異。

實施心得:

能帶著學生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在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人手一機常常使孩子們對於自己與手機之外的世界漠不關心,資訊科技可以是一種使生活更加方便與美好的工具,但不應該主宰我們的日常。
放下手機、觀察周遭,發現問題後,我們善用科技能力,使用IoT(物聯網)、3D建模列印,讓校園中的蚊蟲問題,嘗試透過綠能加以改善。

學習者心得:

1.在這整個活動的過程中,雖然時間很長但沒有感到無聊,反而覺得很有趣,也是因為是我平常不會碰到的事物,所以也會感到新鮮感。

2.我覺得最印象深刻的是要寫一大長串的程式碼,因為他們年級就開始做了,而我都看不懂那些程式碼,但做風車模型很有趣。

3.研究風車扇葉要怎麼轉起來很有趣,想出了許多辦法讓扇葉轉起來,還有在電腦上做風車模型也很好玩,雖然一直做出奇怪的東西,但最後還是成功把風車模型做出來了,還學會了寫程式,中間雖,但學到了很多東西。

4.我覺得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用3D軟體做風力發電機的模型,因為我覺得我做得很好,我也學會了如何用一開始我很不熟悉,但到最後我還教會別人怎麼做會別人怎麼做了。

5.我們在八年即開始做學校生命之泉生態環境的測量,並種防蚊的看到自己種的檸檬香茅逐漸長大,非常的有成就感,因為做了這些實驗讓我們班更加團結。

6.我認為此課題本身就很不簡單,因為觀中的風平時不是很大,而且把風機縮小本身的構造也會改變很多。所以我認為在沒有高中或大學的物理知識背景Rhino建模的部分。

7.我覺得這些課程可以讓我們了解現代資訊的運用也可以了解到原來資訊可以運用在自然環境當中能夠知道生態有哪些物質和一些微生物原來那些測量可以自己做

8.要讓一個風車成品完美地佇立在生命之泉,為了讓風車可以穩定並有效率的轉動,事前的環境檢測工作是相當不易的甚至要讓測量方式以我們想要的方式呈現,背後程式設計更是費盡心思,但我真的很享受這段時間。

9.從一開始的防蚊植物,到最後的風車、發電。我都覺得是一個很新奇的體驗。希望以後可以繼續延續這項企畫。把夢境變成現實。也讓大觀的校園更加的美麗。最後,謝謝老師們對我們的指導。

10.在8年級 我們不論生科 資訊 主任的課 努力不懈地想找出如何讓生命之泉發展得更好 如何讓我們的植物好好的生存下去  也希望我們畢業後返校時 生命之泉能變成新樣貌。

補充:

課程內容結合生物、資訊科技、生活科技等內容跨域進行,最有趣的部分是帶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方式。拋出問題後,學生的回答天馬行空,觀察孩子們發散、聚焦並統整,這個過程趣味十足!但老師也必須要有無限的耐心,等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解決方式。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善用科技能力與環境教育結合於日常生活中,讓生活更便利。師生棄而不捨的研究,利用生活與資訊科技研發出風力發電產生綠能,讓環境永續發展是一門重要課題,學生從做中學獲取相關知識,對環境教育有相當認知,將來會更加珍惜資源。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24-04-12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