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教育 - 防災小勇士
- 環境議題:防災教育
- 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災害防救
- 議題實質內涵:E37 培養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策劃/執行人:施博邁、唐曉霞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9.20
- 參與人數:2198
目標:
1. 讓學生學習基本防災知識
講解防災基本原則,讓學生能理解如何應對緊急情況。
2.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透過影片介紹地震的成因,讓學生理解地震如何影響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並進一步體認防災的重要性。
3.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導學生在突發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並遵守老師指示。
4.提高全校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
透過實際演練,提升學生在緊急狀況下的應變能力,讓學生在未來有需要時能正確應對。
進行方式:
1.原則講解
簡單講解「趴下、掩護、穩住」等基本防災原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圖片示範,使學生能理解並記住這些動作。
2.觀賞防災影片
播放適合小學生的防災教育影片,透過動畫及故事情節教導學生地震時的應變措施,加深印象。
3.教室內演練
在教室內進行地震避難演練,指導學生迅速「趴下、掩護、穩住」,並遵循老師的指示。
4.戶外演練
演練火災避難,帶領學生從教室疏散到操場的安全地點,並讓學生依序列隊集合,學習正確的疏散流程。
5.心得分享
完成演練後,由學生分享活動感想,讓學生表達對防災知識的理解及感受。
成果描述:
成果描述
1.學生掌握防災基本動作
多數學生能夠在指示下迅速完成「趴下、掩護、穩住」等動作,並了解疏散時應該保持冷靜。
2.增強應對緊急狀況的信心
學生在經歷防災演練後,對於地震的應變措施有了基本概念,表示在未來遇到類似情況會比較冷靜。
3.防災意識提升
學生表現出更高的防災意識,懂得遵守老師的指示並互相提醒,增進班級團隊合作精神。
實施心得:
1.演練中的管理挑戰
戶外疏散過程中,需要老師特別注意學生的安全,確保學生能夠冷靜有序地行動。
2.增進學生安全感
此次活動讓學生知道學校有完備的防災措施,讓學生感到安心,也提升了班級整體的安全氛圍。
學習者心得:
0恬:「如果有地震,我會趴下,保護頭,不會亂跑!」
0晶:「我知道怎麼到操場避難了,以後不會怕!」
0勳:「地震時我會告訴旁邊的人趕快趴下,大家一起保護自己!」
補充:
一年級小朋友初次參加防災演練,對於防災概念和演練活動很陌生,因此清楚的指示和耐心的解釋非常重要。透過演練前影片和圖示輔助,加強了學生對演練活動的理解,使活動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