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報內容

瀏覽數:189
葉片數:2
澆水器:0

評分項目

3
1
2
2
1

以茶會友

發表日期:2016-05-04
發表人:新北市大成國小

  • 提報分類表:認識社區
  • 策劃/執行人:楊玉華
  • 動機: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一個月
  • 參與人數:16

目標:

能認識茶鄉故事,熟悉泡茶程序,學會製作茶點心。

進行方式:

茶鄉故事	(一)	活動一: 茶鄉巡禮
1.	走訪社區茶園
2.	分享茶鄉巡禮的感覺
(二)	活動二:名人來講古
1.	請社區茶大師到班進行茶鄉故事的分享
2.	分享:聽完故事的想法
(三)	活動三:我繪我鄉
1.	走訪茶園及聽了茶鄉故事後,畫出自己心中的茶鄉
2.	作品分享
「麻吉」來找茶	(一)	活動一:麻吉報到
1.	了解製作麻糬所需要的材料
2.	製作抹茶麻糬
(二)	活動二:品味麻糬
(三)	活動三:小兵立大功-綠茶粉的妙用
1.	討論與分享:小小的綠茶粉有何功用?
2.	討論與分享:綠茶粉能有什麼變化?
泡茶初體驗	(一)	活動一:專業茶藝秀
1.	請校內高年級小小泡茶師到班示範泡茶
2.	與泡茶師的對話:訪問泡茶師秘訣
(二)	活動二:大師領進門
1.	由高年級學生指導泡茶
2.	實作:泡一壺茶
(三)	活動三:品茗大會
1.	體驗數種茶的風味
2.	了解茶對人體有益之處
愛宴交響曲	(一)	活動一:製作抹茶麻糬及抹茶相關產品
(二)	活動二:邀請全校親師生共同品嚐

成果描述:

課程進行圍繞在茶的主題上,希望學生對於家鄉的文史、自然及社會有所了解,透過這樣的了解,對家鄉產生認同與關懷,做為行動力的基礎。
在「走訪社區茶園」部分,透過了解茶的發展性及功能性,進行茶的探索,讓茶融入於生活中。幫助學生思考,能思索本身條件、了解本身能力及環境狀況後出發,不放棄過去的美好基礎。在「泡茶初體驗」、「麻吉來找茶」方面,讓學生將所學、所領悟的東西帶回家裡,一方面磨練自己的泡茶與製作茶食的技術,一方面鼓勵學生以行動表達對家鄉的關心。

實施心得:

學生與老師的成長收穫---接連拜訪兩位製茶師傅的行程,讓老師和身在茶鄉的小朋友有機會認識自己家鄉的茶業文化,了解製茶行業的甘苦。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向來就被稱為「國飲」,飲茶更提高層次變成了一種養生和人文的藝術。此次課程中,將茶藝融入生活,透過品茗和茶點的製作讓大家體驗中國人喝茶文化的多采多姿。

學習者心得:

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家長出現種種疑問,例如:「父母已不再從事茶的產業,家長也沒有期待孩子將來從事與茶有關的工作,為什麼還要進行茶的課程?」「茶藝社團學生在學校的傑出表現,沒有將這樣的茶藝技能和社區、家長、甚或國中階段做順利的銜接,為什麼要學泡茶的課程?」
課程結束後,我們發現:茶藝是一門具體實在的生活美學。茶在中國、台灣從文人的生活品味而演變為茶藝。綜合過去臺灣30年的茶藝館發展,與休閒及茶產業相結合,不僅能帶動經濟,更形成龐大的文化創意產業。

補充:

遭遇困難或問題及解決策略---教學過程大致順利,唯獨抹茶麻糬的製作較麻煩,雖曾尋求家長協助,但問題未獲解決。所幸,現今網路資訊發達,透過搜尋得知簡易製作麻糬的方法,像不像三分樣,我們的抹茶麻糬尚且算美味可口,只是較黏手。如果加入花生粉或是可食用太白粉,那就大功告成啦!
瀏覽附件,請先登入

回應列表:

  • 回應委員
    回應委員審核結果
    帶領學生認識在地生活,可以讓學生對這塊土地產生認同感,進而引起保護環境的意念,相信參與的人員一定印象深刻。
    發表人:回應委員
    發表時間:2016-05-11
  • 如要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