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動物觀察家
- 環境議題:生物多樣性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吳英鈴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7.03-107.05
- 參與人數:24
目標:
1.了解自然界組成份子的多樣性。2.了解動物各個器官都是不可或缺的。 3.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進行方式:
1.在康軒國語5下第三單元第八課動物的尾巴中,對動物的尾巴有充分的介紹及生動的描述,經由課文詳細的說明,學生除了了解尾巴的作用外,老師更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2.根據課文內容,請學生完成本課的心智圖,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可以對課文內容加以歸納與統整,掌握課文的主旨。 3配合學校芳松講堂與作家有約昆蟲老師吳沁婕老師的演講,讓學生對動物界裡的昆蟲有更深入的認識。4.延申閱讀昆蟲老師吳沁婕「我的過動人生」,讓小朋友對作者有更深的認識。作者從喜愛昆蟲到立志就讀台大昆蟲系,過程中雖然一波數折,但最後還是達成心願,如願以償,如今還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昆蟲老師。昆蟲老師一路的奮鬥過程,足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5.透過康軒出版社「蟲蟲總動員」到校服務的機會,讓小朋友與昆蟲標本與罕見昆蟲有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透過觀察記錄,畫下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喜歡的昆蟲。
成果描述:
1.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課架構與心智圖。2.完成課本習作興課文大意分享。 3.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隻動物並寫下牠的特徵。4.昆蟲老師演講心得分享。
實施心得:
1.從介紹動物的尾巴的不同功能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讓學生了解任何人都不可以輕忽自己的存在。2.從吳沁婕老師的演講中了解,每個人都是天生不平等的,但卻都是獨一無二,而在動物的世界裡也是一樣的。我們要有從不完美中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專長,也可以發展出不一樣的完美哦!我們要勇敢做自己,有夢就去追。3.從觀察自己周遭動物的過程中,發現每個人觀注的點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注意的是動物的外形,有的人注意的是牠的大小,有的人注意的是牠的生存環境…。從中也可以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
學習者心得:
1.從動物的尾巴一文中,我學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我不會小看我自己的。2.能在學校近距離的看見栩栩如生的昆蟲標本,和各種罕見的昆蟲實在太讓人興奮了。3.經過昆蟲老師鉅細靡遺的分享她的成長經驗與對昆蟲的熱受,讓我長大以後也想成為這樣的老師,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也會學習她的求學精神,立定志向,勇敢追夢。4.從吳沁婕老師的演講中,我學到了,任何動物是不會主動來攻擊人類的,我會跟所有的動物和平共處的。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