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節能減碳很簡單
- 環境議題:節能減碳
- 執行方法:實體遊戲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議題實質內涵:E39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鼓勵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策劃/執行人:張瑾玥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全校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3/09/06
- 參與人數:130
目標:
2050淨零轉型亦即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淨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再用負碳技術、自然碳匯等方法抵消,也就是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類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和人為移除的量相抵銷後,使其結果為零,以極大程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2030年減排至少43%、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提升淨零綠生活的推廣能量,引領全民攜手共同邁向淨零轉型目標,改變與創造我們的永續未來,藉由活動的帶領及反思深化學子對友善環境的重視。
進行方式:
一、申請國家環境研究院環境教育(淨零綠生活)到校講座課程,推廣環境教育行動影響學童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進而促進淨零綠生活。
二、透過回收再利用的物材變身為科學小實驗,寓教於樂讓學童體驗,實踐節約能源、「惜福愛物」及減廢之生活方式。
三、透過「環境減碳首席爭霸戰」卡牌遊戲以首席研究小組為目標協助規劃最理想的生活減碳計畫。
四、學童透過發表省思,身體力行,落實環境友善淨零與海洋資源永續。
成果描述:
透過「環境減碳首席爭霸戰」卡牌遊戲以首席研究小組為目標協助規劃最理想的生活減碳計畫,學生瞭解臺灣淨零目標與政策的十二項關鍵戰略,其中一項~氫能,知悉卻有不解的一例,引發學習動機與好奇心,是發展能源課程的一個契機,同時也能藉此喚起大家正視另一個問題,常見必用但卻是污染物的一種生活用品~變壓器,巧妙設計產生氫氣的氫氣生成器,以氫氣槍的爆發聲,引入節能減碳很簡單的概念,讓小學生接觸到綠電,引發好奇並觸發學習動力,對環境是一大助力。
實施心得:
氫氣主要功用是儲能,當綠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產生剩電問題,而氫能是目前發展較成熟的儲能技術之一,國際氫能委員會在2021年COP26強調, 利用綠電「電解水」生產的「綠氫」在2050淨零排放,可貢獻20%的清潔能源將是全球升溫不超過1.5°C的重要方案。同樣的活動中,利用氫氣的生成,轉換到學生喜愛的玩樂活動,帶動靜態學生動能。
小朋友分組透過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參與意願高,時而表現對科學知識學習的期待,時而展現自己對環教的知能,可以問答,可以帶動,可以齊誦,可以同樂,展現出孩子在環境教育淨零綠生活學習歷程中的廣度,也看到孩子,努力挖掘出自己的學習深度,這鼓動量,拉提講座的教授引力,學生獲益良多。
學習者心得:
S1綠生活~用在地、惜資源、護環境。淨零碳排的核心目標,就是阻止地球持續升溫。
S2淨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再用負碳技術、自然碳匯等方法抵消,達到淨零排放。
S3我學到如何使手機延長壽命,在20%就要充電,手機可用6年。盡量隨身攜帶可長久使用的手帕,不要帶「一次性」小包面紙。面紙的原生紙漿約有50%是「碳」。
S4減碳黃卡:家電用品汰換。例如:汰換成能源效率更高的冷氣、冰箱、電熱水器、電視,以及節能的LED燈管。
S5常見必用但卻是污染物的一種生活用品~變壓器,講師巧妙設計產生氫氣的氫氣生成器,我和老師一起操作氫氣槍,只有老師的生成器有爆發聲,原來節能減碳很簡單,這是綠電,卻對環境是一大助力。
S6降雨變化,不同飲水傳染之水媒疾病,引發眼睛感染、呼吸道感染、腸疾病、過敏性皮膚疾病、傳染病蔓延季節及範圍。
S7淨零的核心目標,就是阻止地球持續升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呼籲,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臺灣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 1.6 度,對於氣候變遷衝擊包括:淹水、乾旱、坡地災害風險提高、颱風暴潮衝擊提高、都市熱島、暖化致農漁畜產量下降等等,減碳的路上,每個人都很重要!
S8整堂課程我都超喜歡的,尤其可以學到如何收集氫氣,並且利用回收資源自製科學玩具-氫氣生成器,樂不思蜀了,回家也要和爸爸一起來製作。
S9台灣氣候變遷的趨勢:高溫、海平面上升、極端降雨。
S10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衝擊影響
溫度變化-極端高溫,容易造成脫水現象、總心血管疾病就診率與死亡率、心房顫動、缺血性心臟疾病就診率、心肌梗塞死亡率及發作頻率、熱中風就診率、缺血性中風就診率、總呼吸系統疾病就診率及死亡率、慢性肺阻塞性肺病就診率、心理健康危害。
S11臺灣氣候變遷現況及變化趨勢:全台年總降雨量變化不顯著;少雨年發生次數自1961年有開始增加趨勢。淹水:氣候變遷影響短延時強降雨的情形更趨頻繁,淹水發生機率世紀中增加1.2倍;世紀末增加2.3倍。乾旱:未來全台枯水期之連續不降雨日數,增幅從8.5%至16.9%。地下水:氣候變遷情境下桃園中壢台地及恆春平原地下水補注不足的風險較高。沿海地區的高溫危害發生事件數開始增加,對養殖漁業生產造成養殖物種合適度改變、養殖期混亂、突發性暴斃死亡、魚病發生率提升等問題等生產面向問題。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