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來自「異鄉」的動物
- 環境議題:外來物種
- 執行方法:運用或製作資料及媒體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6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策劃/執行人:蔡勝雄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08/5/27-108/5/31
- 參與人數:29
目標:
1.瞭解外來種生物所造成的生態問題、環境問題。
2.認識常見的外來種與外來入侵種,瞭解其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3.培養學生合作互助與愛護環境的態度,建立環境調查的能力。
進行方式:
1.透過簡報講述及影片欣賞,認識台灣主要的外來種與外來入侵種。
2.利用網路資料查詢,思考外來種與外來入侵種對於生態、環境問題的影響。
3.分組討論蒐集資料,共同完成「發現來自<異鄉>的動物」學習單並上台發表。
成果描述:
透過分組、討論、蒐集資料、完成學習單及上台分享,學生除了必須學習合作外,更學會聆聽、發問,每一組分享完畢老師講評並稱許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實施心得:
1.利用影片欣賞會比老師講述式教學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
2.分組共同蒐集、討論、完成學習單會讓學生更深入認識到外來入侵種動物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
學習者心得:
1.學生體會到宗教團體「放生」的行為不見得就是「做功德」,恐因為放生而讓本土動物減少甚至滅絕。
2.學生自省到飼養的寵物一旦棄養也有可能變成是一種「人為導入」外來生物的兇手,因此飼養寵物前更應該三思。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