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盡一生
- 環境議題:其它環境議題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32 覺知人類社會有糧食分配不均與貧富差異太大的問題
- 策劃/執行人:林錚虹
- 動機:無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11.24~112.12.18
- 參與人數:13
目標:
1.觀察稻子的生長過程,記錄農夫耕種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2.透過實地參觀,知道稻米如何變成白米。
3.與人應對時,能注重禮貌,彼此互相尊重,學習訪問技巧以蒐集資訊。
4.常見的米粒種類及其生長環境異同,藉由察覺這些米粒的外觀差異,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進行方式:
1透過觀賞哆拉A夢,<<地版上的稻田>>
請發表種田可能發生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
2. (1)能知道農夫耕種的歷程(整地、插秧、施肥、除草、收割、晒穀)
(2)能知道稻穀變成白米的過程。
3. (1)能知道稻子的成長過程。
(2)能發現不同種類的米的差異性。
4. (1)認識台灣常見的稻米的種類?
以稻米類型分類及其外觀、特性、用 途: 可概分成糯稻、秈稻及粳稻三類……。
(2)觀察各種米的樣子、形狀、顏色及名稱。
以加工程度分類:稻榖、糙米、胚芽米、白米
5.參觀東興糧食工廠
成果描述:
1.透過影片發現當農夫可以會遇到的問題,並找出解決的方法。訓練孩子可以從各個方面尋求答案。
2.從種稻子開始,了解稻子的一生後,孩子知道要吃到一粒米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3.參觀東興糧食工廠後,發現孩子長大了,會舉手主動發問,會認真思考,也會回想上課所教的,和老闆說的是不是一樣的。
實施心得:
上完這個單元,帶孩子去參觀,才發現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上課不太專心,沒有用心聽講,常常把自己氣個半死。但出去後,發現我們的孩子可以跟對方對答如流,也會回答問題,著實感動,原來上課時大家還是有認真在上課。
學習者心得:
孩子:原來從秧苗到一粒米原來要經過這麼多的關卡,少了一環稻米都無法變成米粒。我午餐一定要吃光光。
孩子:當農夫好辛苦,我以後不想當農夫。但我可以動動腦把米變成其它的食品喔!
補充:
因為氣候的關係.秧苗場還當未開放,得等到一月份才能去參觀,只好從東興糧食場先參觀,總覺得順序有點兒相反,這是最為可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