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水滴寶寶
- 環境議題:節水教育
- 執行方法:演講/講授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永續發展
- 議題實質內涵:E29 覺知人類發展〈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策劃/執行人:朱雅萍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2年9月16日~9月30日
- 參與人數:29
目標:
1.讓學生了解水資源得之不易。
2.讓學生了解水資源保存不易。
3.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方法。
4.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珍惜水資源。
進行方式:
1.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什麼時候需要用到水。
2.請學生回想前幾年台灣缺水、限水時,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3.請學生發表在缺水時,家人或學校是如何保存水資源。
4.老師說明臺灣綠建築中的節水方法。
5.請學生討論與發表,除了以上的節水方法,還可以怎麼在日常生活中節省水資源。
成果描述:
經過一系列課程,學生明白臺灣雖四面環海,但水資源的取得與保存均十分不容易。透過課程活動,學生能學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種節約水資源的方法,進而學習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性與方法。最後能認知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節水外,也可以在蓋建築物時加入節水與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建築元素,以達到更有效果的水資源永續發展。
實施心得:
因為現在水龍頭一打開就有源源不斷的水流出,節水對學生而言較無感,因此要從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無水可用的不方便,進而讓學生體會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引起學生想要節省水資源,讓水資源永續發展的實際行動。
學習者心得:
1.原來臺灣河流的水一下子就流到大海裡。
2.原來可以在蓋房子時加入<雨水公共回收系統>,讓水滴寶寶可以不那麼快又回到天空中。
3.我學會了水龍頭要開一半、洗菜水拿來澆花、用省水水龍頭...來節省水資源。
4.沒有水可以用真的很痛苦,我要節省水資源,這樣就可以不用缺水。
補充:
學生年紀尚小,對於幾年前的缺水、限水印象已模糊,所以老師要先與學生討論如果我們三天沒有水時,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以喚起學生的記憶與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