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行動環境家-減碳行動
- 環境議題:節能減碳
- 執行方法:其他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氣候變遷
- 議題實質內涵:E34 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
- 策劃/執行人:徐筱婷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點子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13.5~113.6
- 參與人數:27
目標:
1.意識到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影響
2.認識SDGs13氣候行動
3.了解溫室氣體對地球的影響
4.認識再生能源與核能
5.能制定日常生活中的減碳行動
進行方式:
<一>引起動機
在正式進入課程前,教師先在教室進行情境布置,在布告欄張貼SDGs的資料,以及四張受氣候影響的環境照片,請學生寫下自己的觀察與發現。
<二>認識SDGs13氣候行動
1.比較MDGs與SDGs,引導學生發現項目增多,表示地球遭遇的問題變多了。補充臺灣永續發展目標18,並請學生分析SDGs與臺灣永續發展目標18的共同點,最後引出本次主題課程的目標「SDGs13氣候行動」。
2.透過新聞,提供各式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素材供學生參考,讓學生有感地球某些地方正遭受氣候變遷的影響,使其人民受苦受難。並連結教室布置的情境,驗證他們的發現與聯想。
3.帶領學生分析氣候變遷對人類與社會的影響,透過影片讓學生認識氣候變遷的主因:二氧化碳與排放源-發電廠。補充巴黎協議、碳排放對地球的影響。
4.火力發電廠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媒介之一,透過數據資料讓學生理解臺灣發電占比,補充再生能源與核能的相關資料,藉此讓學生意識到「用電」的碳排對氣候的影響。
5.學生了解了「SDGs13氣候行動」的目的、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以及臺灣的能源發展與用電需求後,引導學生體認「不是不能用電,而是要懂得節電,做到節能減碳」,全班共同制定日常生活中的減碳計畫。
<三>戶外教育-石油探索博物館
帶學生實際走訪石油探索博物館,認識「石油」能源,並理解日常生活用品皆與石油相關,而石油與碳排皆有關聯,在制定節能減碳計畫時,學生將有更全面知識可以進行思考。
<四>補充讀本-共讀《葛莉塔的故事》
閱讀氣候少女-葛莉塔的故事,藉此認識為氣候做出行動的小小英雄,鼓勵學生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做出行動。
<五>延伸學習
利用暑假作業,請學生執行減碳行動。
成果描述:
1.學生能透過課程認識SDGs13氣候行動
2.學生能透過小組討論,進行資料的檢索與分析,透過觀察與分析來發現問題。
3.學生能對氣候議題有感,願意為「節能減碳」做出行動。
4.學生能制定節能減碳的行動計畫,從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
實施心得:
在進行課程前,學生只要學校達到可開冷氣的標準,便會立刻開啟冷氣,離開教室總會忽略要隨手關燈、電扇,然而,在探討氣候議題後,學生開始有感氣候變遷對環境與人的影響。
透過共讀書《葛莉塔的故事》,認識了一位為氣候而做出行動的小小英雄,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為捍衛氣候而努力;戶外教育讓我們知道了石油與日常生活的關聯,石油與碳排放的連結,日常生活中的用電都會造成碳排。
課程之後,學生不在喊著要開冷氣,在可忍受的範圍內,我們用電風扇驅散熱氣,真的要開冷氣時,也會將冷氣溫度設定在26~28度之間,離開教室前學生會注意到燈與電扇是否確實關閉。更可貴的,是在其他課程之中也能看見課程的影響力,學生會時時注意碳排對環境的影響,有次英文課,英文老師和學生介紹GPT,學生直覺反應:「GPT很耗電,比Google的搜尋引擎還要耗電!」
日常生活可以如何減碳?如何節能?
師生一起制定減碳計畫表,並約定在暑假執行任務,暑假後一起統計我們班共同為地球減了多少碳,將行動帶回家中執行,並將相關的課程知識分享給家長,邀請家長一同參與減碳計畫。
學習者心得:
學生A:「這次的課程,對我來說是當頭棒喝,因為以前我都覺得:『我只是出去一下,一直開關燈好麻煩喔!』結果沒想到,我的這個想法竟然會影響到這麼多事,看來我以後要更注意這些小動作了。」
學生B:「這次的課程對我來說是一個反省自己所作所為的好機會,因為我們要從生活中做至少一點點的行動來節能減碳,所以下次我買衣服前,會先思考是否需要才購買,出門時以走路或搭乘大眾運輸等方式取代汽、機車。」
其餘心得感想,可參考檔案:學生的日記(課程省思)、學生的學習單省思
補充:
圖片1:藉由境教引起學生的好奇
圖片2:分析與比較MDGs和SDGs,發現地球面臨的問題變多了。
圖片3、4:教師提問後,小朋友會分組進行討論與紀錄。
圖片5:討論再生能源的優缺點(電的來源)
圖片6:節能減碳行動計畫制定紀錄
圖片7:戶外教育-石油探索博物館
圖片8:利用世界咖啡館進行討論後,由主持人做統整報告
圖片9:共讀書的討論(配合閱讀單)
圖片10:小組討論後,由代表上台報告(氣候變遷)
檔案(一)學生的日記省思
檔案(二)各類學習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