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環境整潔大使
- 環境議題:環境衛生
- 執行方法:學習服務
- 教育階段:國民小學
- 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 議題實質內涵:E28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策劃/執行人:汪雅茜
- 動機:其他
- 目標範圍:班級性
- 難易度:普通
- 實施期間:110年9月
- 參與人數:30
目標:
1. 觀察並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和班級的影響。
2. 能持續觀察教室與生活環境問題的探究並尋求解決策略。
3.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自己對環境的責任。
4. 能運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進行方式:
1. 透過<快樂之道>公益短片:捍衛並改善你的環境。讓孩子意識到漠視環境問題的後果。
2. 引導學生觀察新階段班級教室環境和中年級教室的不同。
3. 觀察本學期班級負責的整潔區域(和平樓4-1與4-2廁所)與過去忠孝樓的廁所環境差異性。
4. 討論維持目前學習環境所需的能力與方法。
5. 實地掃除任務的實作、指導和修正。
成果描述:
1. 學生對於班級與校園環境有更多的關懷,同時擁有更好的方法參與打掃任務。
2. 在寧靜的氛圍中,以專注投入的行動,有效利用晨間打掃時間進行環境整潔活動。
3. 透過整潔教育,提升學生平時班級與公共區域環境維護的品質。
實施心得:
班級是學生每天停留很長時間的環境,透過整潔教育,引導孩子落實班級與校園整潔活動的實踐。新學期開學前,邀請男女畢業學生各三位返校服務,在陪伴孩子迎接中學生活的同時,也像是一份傳承儀式,讓畢業學生展現兩年的生活技能,藉此給學校和學弟妹們一個乾淨的空間。
學期初,在整潔學習中,讓班級學生學習如何打理校園環境的同時,也獲得更升級的能力,進而在接下來的課後生活中,可以投入每天回家的家事任務。透過每天的練習,班上學生已經能掌握環境整潔的任務,甚至在廁所區域「緊急事件」發生時,能處之泰然並好好清理環境。
參與打掃任務前,期勉班級學生有「靜淨敬勁」的心境,有意識的確實投入打掃活動,讓學生在緊湊的生活步調中,可以有這麼一個短暫和自己相處的片刻。一段時間下來,發現班上孩子多能沉浸在這個「寧靜」的片刻,創造「潔淨」的環境,在簡單而踏實的動作裡,展現對自己和他人「敬重」的心意,讓疫情的生活可以滿「幹勁」。
學習者心得:
1. 我很開心可以在打掃時間幫汪老師整理文具籃、印章盒和為後走廊的植物澆水。這些事情是我中年級無法參與的,但五年級能夠為班上做這些事情,我好開心(A生)。
2. 原來每個星期五喝完牛奶或豆漿後,除了好好把鋁箔包或牛奶盒沖乾淨回收,更可以把沖盒子的牛奶和豆漿水收集在水桶裡,用它來給植物們添加營養!這樣除了環保,更是智慧,謝謝汪老師教會我們這件事(B生)。
3. 謝謝汪老師和畢業的學長姊們,利用暑假開學前的時間,為我們把教室打掃得那麼乾淨,讓我們停課不停學這麼久再回到學校時,有一個這麼舒服清爽的教室。還有,我從來沒上過這麼乾淨的廁所,原來也是老師和學長姊們利用時間為我們付出的。我現在就想跟汪老師報名,在我畢業的那個暑假,我也要回來完成畢業後的第一個挑戰──愛的大掃除,為學弟妹們掃除新氣象(C生)。。
4. 自從老師利用健康課教我們如何正確使用各種不同掃具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以前其實不太懂如何正確打掃!現在,我可以每天一早到校後,交完作業就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態度,透過掃地同時掃心地的靜淨敬態度,來開始美好的一天(D生)。。
補充: